KUO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OLONG 蒲公英的世界

博文

管中窥豹: PLoS One ® 中国科学研究现状与发达国家之比较研究

已有 7403 次阅读 2013-1-27 05: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xml

题记:

1) 有些人批评我没有在PLoS One 上发表过任何文章, 居然带头写这么一封联署公开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5582-655957.html)表示愤慨不已, 匿名给我发骂我的电子邮件, 其语言之难听, 是我等无法想象的。可骂人从来都不是我的强项, 我只好加班加点, 赶写了这篇PLoS One 文稿<<管中窥豹: PLoS ONE ® 中国科学研究现状与发达国家之比较研究>>算是一种理性的回应。


2) 此文系讽刺性文体, 就算杂文吧


PUBMED了一下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研究所两者在PLoS One 上发文的情况,  2006年到2013年的数据如下:

 

中国科学院    2    11   31   54   91  278  475  30

德国马普所    2    9    28   43   59  108  132  10

 

不查不知道, 一查吓一跳中国科学院比德国马普还要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又看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对比:

 

北京大学      0    1    5    7    13   47   96   6

哈佛大学      0    7    5    15   11   31   48   4


北大后来居上, 是为勇者, 已经跑步进入国际一流!

 


再看看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的较量:


清华大学      1    1    2    3     8   21   27    3

麻省理工      2    9    7    12    19  28   52    3    

    

几年来清华被赫赫有名的MIT压得上气不接下气, 终于可以平起平坐了!

 


结论A: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研究水平早已经进入世界一流

结论B:  中国顶级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已经达到国际超一流大学的水平

总的结论是: 考察 PLoS One 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表明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其它传统强国


根据PLoS One要求同行评估时给定的发文标准:


1. The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primary scientific research.

以上结果属于初步的科学研究所得,  换句话, 就是结果毛糙,  但PLoS One 要的就是这个东东, 符合发表要求!


2. Results reported have not been published elsewhere.

上述结果我刚做出来, 没在任何其它地方发表过!


3. Experiments, statistics, and other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a high technical standard and are described in sufficient detail.

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本身,  统计及其它的分析都是按照高技术标准来做的,  而且细节上描述得差不多啊不信的话, 您可以自己PUBMED 以下,  哪个同行审稿人会吃饱了闲着没事干来重复一把呢


4.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in an appropriate fashion and are supported by the data.

结论陈述的风格还是满合适的, 而且数据也支持结论啊! 再说, 研究得出盲人摸象的研究结论有何不妥? 科学本身就有自我纠错功能, 在不断地纠错中前进的。文章先发表, 质量好坏留待后人评说


5. The article is presented in an intelligible fashion and is written in standard English.

这是啥说道来着,  科学论文难不成要写成文学风格?  明儿就改写成标准英文, 还能不过, 再说好多老板不都是把文章给专业公司去改嘛 ,  嘿嘿!


6. The research meets all applicable standards for the ethics of experimentation and research integrity.

评价一项研究,  对于实验本身而言,  一方面要符合实验伦理标准, 另外也有各种不同的标准衡量研究本身的完整性反正我这里没有违反任何伦理标准, 完整性嘛, 还好吧, 完完整整说清了一个事儿


7. The article adheres to appropriate reporting guidelines and community standards for data availability.

这里说的是文章写作风格,  要依葫芦画瓢才成,  而且数据,  甭管是做出来的,  还是想出来的,  即便是从那儿偷来的,  符合行规就成那个谁说入行要谨慎来着?


改天, 我要把这片文章写成英文,  PLoS One! 而且我坚信一定能发表!  因为完全符合PLoS One 的发表标准。我百分之百确信, 没有任何一个评审人会持有异议! 否则, REVIEWERS的脑门肯定不小心被夹坏了。而且我敢打包票, 这篇文章的引用次数决不会低, 只会达到难以置信的高。至于究竟被谁引用, 为什么被引用, 干我何’?


我预计的两个同行评审意见:


Reviewer 1 →该文完全符合PLoS One 发表标准,  但建议结论适当缓和一些, 以免引发中国人民的公愤! 此人来自美国, 系华裔成名学者


Reviewer 2 →该文不仅仅完全符合PLoS One 的发表标准, 同时也和中国是目前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的现状完全一致, 推荐立即予以发表NND, 倭寇亡我中华之心不死。


谁出钱?  赶明儿, 您从我这儿拿去, 提个教授研究员啥的, 没准派得上用场。 不过这论文要致谢, 谁提供的研究基金来着?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863, 973……您自个儿加上就好。


----------------------------------------

补充说明:

 

1)    关于PRIMARY 的解读

 

这篇博文发出来后, 先有黄智勇先生指出我对primary 的理解是错误的(不是preliminary), 后有李雷廷先生用多种引证来说明我的理解也是错误的。我要说的这篇博文是我专门针对 PLoS One 一反传统学术刊物的发表科学论文的常态, 不注重考虑研究本身的科学意义而写的一篇讽刺性小品文, 尝试着用了些幽默笔调。可以说, 全文的文眼就是对primary的双关语式解读。这也是我这两天来集中地随意抽看了二十来篇发表在PLoS One, 但来自于各不同国家的有关植物学方面的论文后的一点体会。有个别的文章质量不错, 但好些个文章真是质量实在非常非常一般, 竟然也能达到IF四点多, 感叹世界真是神奇。

 

实质上, 正如黄智勇先生所指出的, 各科学期刊大都要求作者在论文中提交‘results of primary scientific research, 但各刊在度上的把握差别非常之大。高档次期刊大都明确要求论文的NOVELTY (新颖性), 换言之, 原创性必须非常强。也就是说有‘第一手的, 跟本性的, 重要的’多重含义在内, 然而PLoS One 并不注重科学研究意义的本身, 用先发表后评价的办法来谋求商业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更大程度上只保留了‘第一手的’这层含义在内, 这大概也是PLoS One 创建以来为一直为学界不少人所垢病的地方吧。

 

李雷廷先生引证了来自英文维基百科的说法In the natural sciences, a primary source could be defined as a report of original findings or ideas. These sources often appear in the form of research articles with sections on methods and results. ’。请着重注意这里的‘could be  以及 often appear, 有此二者, 后面的‘original’的韵味就明显差老了去了

 

2)   在跟帖中, lishijianzheng 发表了很多的看法包括有些是人身攻击的语言, 虽然我不确信是否我看到了全部, 但我的确是看到了 而现在不知道为啥不见了, 我没有删除您的任何言语 本来想等您说完了, 给您回一个帖子, 内容是: 读别人的文章要读字里行间的东西, 读文章要读到文章背后的东西。另外, 我也想回应您的若干跟帖一句话: 我们在科学网里交流, 即便是您觉得和我发表的看法有矛盾, 也只是个认识上的差异问题, 又不是什么敌我矛盾, 您不还同意过我对饶毅老师的一个观点表述上的立场吗? 我仍然欢迎您的到我的博客来发表您的看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5582-656876.html

上一篇:与饶毅教授商榷
下一篇:PLoS One 三弄 ® 唱和赵斌老师
收藏 IP: 81.17.193.*| 热度|

15 马建敏 曹聪 许培扬 武夷山 杨正瓴 陈冬生 陆俊茜 李伟钢 刘龙奇 李小文 赵斌 sz1961sy cly85 lishijianzheng 宋敦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