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看作者样,作者要看什么? 精选

已有 11220 次阅读 2018-5-19 21: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其实这个话题,之前写过一点相关的,但是没有专门提出来写,今天在誊抄一本稿子的作者样时,觉得深有必要专门说一说看作者样时,作者要看什么?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作者样”?

作者样是作者提交原稿后,经过编辑审稿修改、排版之后的稿件,提交给校对的就是校对稿,给作者的就是作者样。

编辑一般会在作者样上标注上审稿过程中发现的各类不能解决或者存在疑问的问题,以便于作者审阅的时候重点关注。

那么,作者收到了编辑发来的作者样,要看什么呢?

主要看三个方面:一要看自己写的对不对,二要看编辑改的对不对,三要看排版排的对不对。

到底应该怎么看呢?

作为一个编辑,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全文通读,查漏补缺

原稿经过编辑审订修改,又经过排版重新编排版式之后,难免会有一些遗漏或者错误。因为编辑修改是手改,写错字或者写的字不好辨认的事情时有发生,而排版时也是利用软件并手工操作,这些过程都有可能引入错讹。

另外,编辑的修改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也有可能把作者原来写得对的内容改错了;当然,也有可能作者原稿就是错误的,但是编辑并没有看出来。

为了确保全书内容的正确性,作者非常有必要对编排之后的稿件进行全书通读,仔细核对关键内容如公式、图、表、定理等的正确性,是否原来写的时候就有错讹,编辑修改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排版有没有排错排漏。

通读时,注意修改书稿中发现的错讹,尽量不要大面积修改,大段修改注意提供修改处的电子稿。

二、重点关注,不留疑问

作者写书的目的,并不是自娱,是需要让读者能阅读的,虽然不能保证所有读者都能读懂,但是如果读者存在疑问,作者就应该重点关注,是否确实内容存在疑问。

编辑作为一本书的第一读者,也应该尽可能读通作者的表达,如果有内容不理解,或者觉得对于作者的表达存疑,就应该给作者指出来,以便于作者修改。

作者要重点关注编辑指出的问题。

不管编辑指出的问题是不是正确的,或者是可笑的,作者都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解决编辑的问题。

如果觉得编辑指出的疑问不成为疑问,也需要回答“不需要修改”或者“因为xxx,所以是正确的”;如果编辑恰好发现了作者的错讹,作者就更应该认真修改解决作者的问题,不能敷衍。

有时候,编辑在发现问题时,会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或意见,作者应该有确定无疑的回复,不能模棱两可。

比如有一次,我在书稿中问作者:您看这样改好,还是那样改好?作者回答“可以”,那我就不知道哪样是可以的。

三、确定修改,没有歧义

这一点在上一条已经提到,不过为了以示重要,专门又列一条说一遍。

在书稿的编辑排版校对流程中,编辑和校对在书稿中的所有修改都会采用约定俗称的修改符号,排版人员一看这些符号,就知道应该怎么对稿件进行排版修订。

但是,很多作者不懂这些符号。他们在修改稿件时采取的方式五花八门。

最常见的一种是,作者把不要的内容刷刷刷画好多条杠杠,把内容划掉,有时候划得多一点,把原本不想划掉的划了,有时候又划得少一点,把想划掉的内容没划掉,反倒又引进了新的错误。

还有一种是作者就在想修改的内容上压着字又写新的内容,字压字,字摞字,别说编辑拿到稿件看不懂什么意思,恐怕过些时日,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什么东西。

作者修改稿件时,一定要知道,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编辑看的,编辑也许是第一次看你写的字,未必能看懂,最好是工整书写,确定修改,不留疑问。

所以,作者一定要做确定的修改,哪些是要删除的,哪些是要修改的,要怎么样改,都应该确定无疑,不仅作者自己看得懂,任何人来看都不会产生歧义。

个人建议,作者在进行稿件修改的时候,在网上搜一下稿件修改的符号,用标准的符号修改,一目了然,清晰明确,绝不存疑。

我把用得最多的符号列举如下,作者们可以参考一二。

编辑修改符号.jpg

作者样是作者提交原稿后,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看完整的书稿,一定要慎重对待。最好是能跳出作者的身份,把自己当成书稿的读者,带着挑剔和审视去读书稿。

可以说,认真修改作者样,修订书稿的内容,确定无疑能够提高书稿的质量。

每次看到作者把作者样干干净净又寄回来,我真的是悲欣交集,悲伤的是,不知道书稿到底还有没有错误没有被发现,高兴的是,誊抄作者样的工作量,一下子少了很多。

其实,我们编辑不怕誊抄作者样,哪怕抄得手疼,就怕书稿有问题,直到印刷出来也没有被发现,书出版了再发现就迟了。

愿每一个作者能像审校基金申报书一样,审校作者样。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1114828.html

上一篇:制定还是制订?兼谈几组容易混淆的词(二)
下一篇:童年忆趣
收藏 IP: 1.180.213.*| 热度|

17 刘洋 姬扬 尤明庆 黄仁勇 王兴民 晏成和 蒋永华 孙颉 吕洪波 韩玉芬 徐耀 胡美灵 武夷山 李志俊 杨正瓴 zjzhaokeqin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