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什么时候,科研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憎的怪物?

已有 6314 次阅读 2015-4-13 10: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学期已经过了将近一半时间,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还没有在导师面前露面,更别谈展开实质性的毕业论文工作。忙什么去了?没有落实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兼职、实习、考公务员;落实工作的本科生,包括相当一部分保研的优秀生,则忙于考驾照、到外旅游,享受这大学四年的最后时光。

    本科生如此,硕士生也好不到哪里去。学位论文选题倾向于选择研究方法成熟、实验简单、工作量小的题目。任务布置下后,忙于兼职、实习、谈情说爱。每每等到论文上传最后一刻,才在导师的千呼万唤之下匆匆忙忙提交一篇漏洞百出的草稿。唯一科研投入较多的在校生,可能是脱产就读的全日制博士生。每当看到朋友实验室那些紧锁眉头、寻章摘句工作的博士生时,我总是不禁在问:他们真的喜欢科研吗?

    其实,科研跟人生一样,酸甜苦辣,什么味都有:有惆怅、有迷惘、有失落、也有兴奋、惊喜、意外、甚至感动。很多时候,都是苦尽甘来的。科研过程中灵机一动的闪念让人夜不能寐,废寝忘食,耳目一新的创新思路让人忍不住立即奔赴实验室进行检验!突如其来的突破性成果让人兴高采烈,终生难忘。我想,当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居里夫人提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镭的时候,那种科研创新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是无法用语言言表的。,

      然而什么时候,在中国,科研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憎、令人望而却步的怪物?笔者多次与90后的本科生、研究生交流,发现在他们的日常话题中,旅游、美食、美容、拍拖成了中心话题,房子、车子、票子成了关心的热点,明星、大腕、款爷、高官成了欣羡的对象,而科学研究成了最不关心、被人遗忘的题材。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研曾经有过辉煌的春天,尽管十分短暂。上个世纪70年代末,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全国,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科学进军的热潮。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科学家 成了无数中学生的职业梦想,剑英元帅诗一首《攻关》诗,曾经激励了多少青少年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攻城不怕坚,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也许,是严重脱离生产生活的科研选题,弄虚作假的科研氛围,赢者通吃的科研机制,权钱至上的文化氛围,唯论文唯上的评价机制,才是科学研究为众多人唾弃的始作俑者。当一个国家大多数人对科研退避三舍、但科学研究却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的时候,  说明这个国家的科学研究除了大问题:虚胖、难以持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881989.html

上一篇:教的、学的、用的:学生厌学的另类解释
下一篇:期中教学检查的几点感想
收藏 IP: 49.74.77.*| 热度|

42 杨正瓴 许培扬 魏武 孟佳 王振亭 陈楷翰 刘庆彬 杨顺楷 赵美娣 吕喆 邸领军 姬扬 蔡小宁 王忠玉 李本先 彭美勋 何学锋 刘建彬 徐绍辉 马军 吴世凯 郑永军 辛晓十 康建 吕宝亮 姚伟 张波 季丹 陈辉 孙友甫 陈宁 孙华 yangb919 Jeason540 zhouguanghui wangqinling sunnyzhu neilchau xiaoning0224 dreamworld loyalSciencefan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