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审季、毕业季、答辩季相互叠加,每年的5月底、6月初,这个多事的春夏之交,都是象牙塔大学生、老师、领导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忙着修改大多为懒婆娘裹脚、又臭又长的垃圾论文、忙着应付学校行政机关下发的一个又一个红头文件,等待着院系调整、绩效改革等一些列改革风暴的来临。
在大学工作了20多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作为高等教育实施主体的一个个大学,无论是学生、老师、中层管理干部、决策者,在绩效优先的“猫论”指导下,局部阶层利益都在趋于最大化,而高等教育整体的质量,则在加速下滑,出现了极端的不匹配。
一、日益庞大的混文凭学生队伍
通常大家都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性价比最差的一种投资。然而,如果将大学生在学业中投入的心血、激情算作一种投资的话。可以认为,在没有淘汰制的中国,大学文凭是最容易混的一种便宜买卖。上课可以玩游戏、翘课可以找替身、作业可以抄袭、不及格可以清考、论文达不到要求老师可以代写、受到纪律处分毕业时可以撤销,终日打游戏、谈恋爱、搞兼职的学生与终日做实验的勤奋生在100%的通过率面前没有任何区别,世界上哪有这么容易拿的大学文凭?既然这么容易拿文凭,按照经济人的观点,大部分学生自然会选择减少投入的最佳路径,于是,大学课堂的到课率越来越低、社团活动越来越火、兼职实习越来越频繁。
二、逐渐远离教学的教师
闲时与兄弟院校同行聊天,对目前高校这种SCI论文至上的绩效工资制度颇有微词。一门专业必修课,只有区区32个学时,每周2节课,抛去法定及节日,通常会拖拖拉拉地安排18周,每个学时40元钱。教学计划、期中检查、试卷评比,一旦有课,各种挥之不去的杂事便会耗进去不少时间,经济收入只有区区1200多元。而发表一篇SCI核心库论文,奖励现金1万元,科研经费2万元,3万元与1200元,这个帐哪个划算傻子都会算,更不用说在职称晋升、研究生导师破格提拔方面SCI论文拥有的一俊遮百丑的极大权重。这种一枝独秀的考核制度,只能驱使教师远离教学:有科研基础的去攒SCI论文,有一枝之长的去兼职,没有本事、没有技能的教师回家相夫教子,也可以省去每个月数千元的保姆费。总而言之,不管干什么,都比教学强。
三、一心等待提拔的中层干部
在大学工作了20多年,也去过很多大学,发现高校管理有个共同规律:副处、正处的所谓中层干部,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领会上级精神、贯彻上级指示、创造虚拟政绩上面。等待提拔,是中层干部的唯一心愿。去兄弟院校出差,经常遇到领导同志诉苦:当领导真辛苦,开不完的会、布置不完的工作!但是私下里聊天,领导同志又会酒后吐真言:没有这个屁股下的的位置,就没有课题、没有研究生,连个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悲催呀!在等待提拔的心态下,很多中层干部对待所在单位的种种不正之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提拔无望的情况下,院系调整、增加领导职位数,成了满足领导心愿唯一途径,中部某省份一行业院校,在原有的四系基础上,竟然采用孙悟空七十二变手法,成立了30多个学院,每个学院院长、副院长、书记、副书记、助理N名。个个都当官,人人享受待遇。
四、忙着为自己留后路的决策层
参观过很多高校,发现有这样一些奇怪的现象: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这些决策层所在的学科往往是学校硬件设施、科研经费最强的学科;这些决策层往往身兼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多职;有点货色的校长往往是所在学校院士候选人推荐名单上的不二人选;决策层的子女多在自己所在学校端着铁饭碗;他们的弟子徒孙则把持了系主任、支部书记等学科关键岗位。其实,说白了,这些良苦用心的背后,隐含着一个秘密:万一不当领导了,总要有条后路吧!即使退休了,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窝吧!任职期间不为子女的大好前程做个铺垫,更待何时?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其实,笔者所说的种种现象,在各个学校都存在,本人也无意指责任何一个群体。市场经济年代、没有保障的社会、普遍缺乏信仰的民族,大家有点小私心,情有可原的嘛。学生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文凭;教师凭着几篇SCI论文名利双收;中层领导提拔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决策层有了终生衣食无忧的退路,皆大欢喜,岂不快哉!只是,这种局部最优、整体恶化的现状,严重降低了高等教育质量、损害了科技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大厦崩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受损的终究还是象牙塔的所有群体。所谓的覆巢之下无完卵,就是这个道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