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最近几年发生的悲催之事
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源于最近几年社会上发生的令人扼腕的悲催之事:
1、一个携带母亲一起读书的勤奋女研究生,因为被迫离开学校的宿舍、无处栖身,对生活失去信念,在“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吗?"的疑问声中走向绝路;
2、一个广东茂名市2岁的幼儿被面包车撞倒,10多个个路人无一伸出援手,最终因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不治身亡;
3、六朝古都的一男子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反被被救者诬陷告上法庭,被法院判决判赔偿各种损失数万元;
4、某高校一实验室的博士,因怀念其乐融融、大家彼此信任的同学亲情一去不返而伤心流泪,发出“曾经这样的岁月,却已匆匆不再来”的无限感慨;
5、南京某高档小区的一名全职太太,丈夫终日忙于工作,孤独寂寞之际,数万人的偌大小区竟然无一知心朋友可以倾诉,流连网吧,以至于红杏出墙、婚姻破裂。
二、我们曾经有过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在改革开放之前,好像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这么生分。我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曾记得童年时期,自己生活的大杂院,关系是十分融洽的。街坊邻居都是一个单位的人,学龄前的孩子都是在一起玩耍的伙伴,孩子们上学的哥哥、姐姐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大家都是拥有多子女的无产阶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买到好吃的互相品尝、有个大事小情彼此互相照料,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曾经清楚地记得,三岁的时候,母亲的腿骨折,父亲需要陪护母亲到外地做手术,将我托付给邻居阿姨。整整半年呀,吃住都在邻居家,阿姨将我照顾得像她的亲儿子一样。遗憾的是,改革3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孤独烦恼、需要向他人求助之时,翻遍手机通讯薄的几百个号码,却很难找到一个倾诉衷肠的人。每当这个时候,人们不仅会说: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篱笆墙砌得太高了,大家变得生分了。
三、人与人之间生分、陌生的根源探析
1、残酷的生存竞争无暇帮助他人
有个网友曾经这样说过: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为残酷的国家! 无论你走到大街上,还是在象牙塔内,都会深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马路上拥挤不动的车流、人才市场上万头攒动的大学生、公务员考场上百万的莘莘学子、建筑工地从早到晚牛马般劳役的农民工、象牙塔内为摆脱命运读书读到错过了最佳婚嫁年龄的大龄女硕博。残酷的生存竞争,使大部分人终生都挣扎在温饱线上,大家终日都在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像牲畜一样辛苦地劳作,是没有闲情逸致去关爱他人的。
2、人微言轻的地位没有能力帮助他人
在资源被官二代、富二代瓜分殆尽的今天,留给普通民众的资源其实少得可怜。在计划经济年代,大部分城里人在全民所有企业、事业工作,单位承担了员工及其家属子女生老病死的全部责任。工资不高、但福利较好是那个时代的特征。随着住房、教育、医疗改革的全面铺开,企业员工、家属子女一下子全部推向了市场,大家的心态陡然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今天有面包,明天是否因失业无法还贷而被扫地出门?现在生活体面,将来大病、养老问题怎么解决?种种不安定因素作用下,每个人都是改革大潮中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泥菩萨,谁也不会把自己盘中那块少得可怜的奶酪与他人分享,生分于是产生了。
2、充满谎言、欺骗的社会不愿意帮助他人
30年改革开放伴随而来的权钱泛滥,打开国人心中固有的潘多拉之盒。于是,各种丑恶现象如洪水猛兽,不可阻挡。牛肉里注了水,牛奶里参了毒,统计局的数据做了假,新闻联播被和谐,人才招聘被忽悠,我们看好的男体育明星变成了一个到处打广告、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的影星,我们看好的女影星原来发迹于与某个大腕有染的渊源。在一个充满谎言、欺骗、忽悠、虚假的社会,人与人心灵之间的篱笆墙高高耸起,每个人脸上都戴上了一副虚伪的面具,谁还愿意帮助他人而步彭宇的后尘呢?
4、与我们忽视小人物的传统文化有关
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儒教、佛教、道教三者的杂合体。儒教讲究等级,强调权力;佛教强调慈悲,讲究因果,主张灭人欲基础上的内省;道教讲究清心寡欲,强调自然无为,主张天人合一。这种文化的深处缺乏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强调的是对权力的推崇,关心的提升领导政绩、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唯独少一分对小人物、弱者的关怀。科研管理部门不断升级的江河湖海人才工程、政府机关久治不愈的三公消费、迟迟难以改善的知识分子待遇就是明证。南京历来以公正客观报道、口碑较好的著名媒体“东升工作室”,最近竟然为提高收视率对一个落魄的文弱书生冷嘲热讽、不惜侵犯他人肖像权、自毁声誉的做法,更是将这种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四、从我做起、从科学网做起
可以预料,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生存竞争的加剧,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冷漠现象还会加深。人情冷漠的社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需要假以时日。然而,在消极等待的同时,作为科学网的一员,我们自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同事多加关爱,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助他们一臂之力。
既然科学网号称是全球海内外华人的家园,那么这个家园就不能停留在论坛的基础上,而应采取实际行动,给全体家庭成员以家庭的温馨和帮助。数十万网民之中,商界大亨、学界大腕、海外精英,各类人才可谓藏龙卧虎,可以充分利用学科、技术、资源优势,为科学网中为求职困扰的莘莘学子、为经费困扰的青椒、为婚恋所困的大龄男女、为生活所困的额落魄学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须知,群策群力,可以集腋成裘。
1、开辟一个人才供需频道,为怀揣高学历文凭、急于改变命运的硕博士提供一个供需交流平台。这里特地呼吁,多关心一下艰苦行业、弱势学科的女研究生们吧。她们学习都很努力,尽管读书的目的功利了些。虽然其中的大多数成不了优秀的科学家,但是,她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成为忠于职守、勤奋尽责的称职员工。
2、成立一个帮贫扶困基金 动员科学网事业有成的工商大腕慷慨解囊,献出一片爱心,成立一个帮贫扶困基金,用以帮助生活困难、学业难以为继的在校硕博生,毕业后无业可就、生活困难的莘莘学子,给处于艰难起步阶段的青椒以启动基金,解决燃眉之急。
3、成立一个心理咨询平台 邀请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婚姻专家、法律专家参与,成立一个心理咨询平台,给处于爱情纠结、学业迷茫、事业困惑的科学网民指点迷津。有时候,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点播,就可以打开心灵的枷锁,拯救一个年轻人的生命。
4、搭建一个婚恋平台 可以预料,随着求学周期的延长,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知识分子群中,大龄男女的比例将会持续增加。婚姻的困顿,是象牙塔很多心理疾病、自杀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台的搭建,将会有助于大龄知识分子解决婚姻之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