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9月一开学,就到了毕业生的求职季。每次来到实验室,看到空荡荡的机房,心理就不是滋味:都忙着考公务员、兼职实习了,谁还有心思把精力放到导师的课题上!中科院、985学校的研究生学风好点,二流、三流高校的学风就差了很多。没有做过问卷调查,全国在校研究生中,混文凭的比例究竟有多大。不过,除去极少数对科研感兴趣、一心拿国家奖学金、决心读博走科研之路的学生,混日子研究生的比例起码在半数以上。
那么,既然读了研究生,为什么要浪费数年青春、混个贬值的文凭呢?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其实潜伏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
一、混文凭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根源探析
1、必须混
研究生只有三年,第一年上课、挣学分,第三年求职、实习,只有1年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这其中还包括阅读文献、进行实验设计、准备实验材料、实验处理、数据分析等等诸多工作。如果是专硕,时间就更短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许多研究生还要谈恋爱、考证书、过点滋润的小资生活,时间哪够用呀。要对付毕业,只有降低学位论文标准一条渠道。因此,满足毕业答辩最低要求即可,成为大多数混文凭研究生的追求目标。
2、可以混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绝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岗位无外乎行政事业单位、垄断国企、私有企业几类,这些单位的大部分工作岗位与科研素质甚至专业技能无关。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职位属于按部就班、傻子都能干的简单脑力劳动,为生存而挣扎的私有企业大部分不会有产品研发的需求,至于垄断国企,更是没有科学研究冲动。实践证明,混文凭的研究生毕业到这些单位工作一样能够胜任,甚至绰绰有余。既然如此,何必累死累活地搞科研呢?
3、敢于混
没有淘汰机制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为研究生混文凭培育了肥沃的土壤。毕业答辩必需的小论文写不出来,不用急,导师自然会心急火燎的;学位论文盲审通不过,自然会有导师忙着疏通关系。就连学位论文的格式不符合要求,都需要导师心甘情愿地加以润色加工。谁让您是我的导师呢?不说别的,您的弟子拿不到学位,您都脸上无光。如果有一、两个拿不到学位的学生想不通跑到研究生楼顶纵身一跃,肯定让您吃不了兜着走!
二、研究生混文凭的后果分析
1、败坏了社会形象
大量混日子、拿了水货文凭的研究生步入社会,如同市场上日益猖獗的假冒伪劣产品一样,必然遭到认真负责的用人单位的抵制、谴责,严重败坏了培养单位的信誉,降低了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认知度,加剧了出国潮、留学热的持续升温。
2、恶化了师生关系
混文凭的研究生,如同扶不上墙的烂泥巴,要么半天毕不了业,要么把导师交付的科研项目搞砸,害得导师硬着头皮为学生加工润色大小论文、收拾研究生搞砸的科研烂摊子。这种无奈之举严重恶化了导师与研究生的师生关系。
3、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每年将近60多万的研究生招生规模,竟然一大半学生都无心向学地混文凭。以每年国家核拨研究生培养经费1万元计算,全国在校研究生180万人计算,就有100多亿元的浪费。如果加上实验室、师资、宿舍、科研经费的浪费,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更为可惜的,3年的宝贵时光,一大部分时间都在纠结、无奈的混中浪费了。
也许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上学收费政策的施行,会部分缓解研究生混文凭现象。然而,研究生混文凭,与中国低端的产业化、过大的招生规模、不透明的用人机制、淘汰机制的缺乏有关。这些本源问题不解决,单纯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只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可以奏效于一时却难以持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