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破“四维”政策的落实,中文期刊的地位逐渐上升。为了迎合国家政策的调整,一些科研院所纷纷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论文目录中,增加了少量中文卓越期刊的名字。作为一个既发过中文期刊论文、也发过少量英文SCI期刊论文的教学科研人员,说句实在话,国外创办的西文SCI质量真的要高于中文期刊,中文期刊真有点爱你不容易的感觉。
细细说来,中文期刊不太受国内学者待见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条:
1、绩效分值低,投入产出不划算。按照一所双一流高校的考核方法,一篇国内的CSCD期刊论文,绩效分是40,而一篇二区的SCI论文,绩效分是300分。从投入产出比来说,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人情稿、关系稿盛行,身份歧视严重。如果细心的读者做一个数据挖掘,就可以发现,国内的一些核心期刊,主编、编委的亲戚朋友、弟子徒孙在期刊上发表的频次比较高。至于身份歧视、看人下菜的现象,在某些期刊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了。本科生论文投稿、不入流高校教师投稿,直接拒稿的现象并非小概率。
3、效率低下、费用高昂。就以某双一流高校学报为例,普通教师投稿,即使编辑、评委评审意见良好,主编终审顺利通过,从投稿到发表的时间周期至少1.5年。某行业顶级期刊,这种论文发表的周期则在2年以上。至于版面费,某些国内顶级期刊,可以与开源式SCI期刊一比高下。某些社科类、管理类顶级期刊,数万元一篇论文的版面费,已经不是天方夜谭。
4、评审意见无厘头,编辑决策太随意。客观评价,相当一部分国内中文期刊的评审专家水平不敢恭维。在长达20多年的论文写作、投稿过程中,笔者经常收到一些无厘头的专家评审意见。牛头不对马嘴的寥寥数语,真的让作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而至于,评审意见良好,到了终审的时候莫名其妙地被枪毙。
5、态度恶劣、责任心差。在科研大跃进背景下,国内稍微上点档次的期刊,都被蜂拥而来的稿件忽悠得找不到东西南北了,编辑训斥、讽刺作者的现象并非罕见,对于作者的各种询问爱理不理、高高在上更是一种常见现象。至于随意拖延审稿时间、不按照承诺的时间节点终审论文、耽误作者科研成果发表时间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因此,在破思维背景下,增加中文期刊比重,有其合理性。但这种政策的实施有个前提,就是中文期刊的质量、编辑队伍服务态度、评审专家的水平可以与国外SCI水平相当甚至更好。在以上前提不满足背景下,一味拔高中文期刊,既不科学、也不公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