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名单成了热点。最近两天,国家自然基金中榜名单,成了科教网的热点。中榜的人自然如范进中举一样欢欣鼓舞,屡试不中的学者自然会垂头丧气。每年的时候,各大科教网络都会重复同样的故事,只不过是情节、主人公有所不同。
院士、长江只是一种学术头衔,杰青、优青,只是一种科研项目主持经历,而项目资金则是科学研究所需的诸多因素中一个物质条件。帽子、项目虽然与科研成果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直接反应科研价值本身。从科学研究的本质来说,衡量科研价值的无非2点: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追求的应当是重大基础理论的突破;从事应用研究的应当是对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推动。脱离这2点的科学研究,客气一点说是灌水、混日子,严重一点说是浪费国家科技资源、耗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写在中小学教科书的、称为经典的基础理论,以国人命名的,其实并不多,近代、现代的更是寥若晨星。如果说推动生产力进步,日常生活中,来自中国人的科技创新、发明创造,除了华为手机外,所占比例并不高。别的行业笔者没有发言权,但所从事了近30年的林业行业还是比较了解的。建国70多年,尤其是最近20年,与其他行业一样,林业行业的SCI论文、科研成果也是高歌猛进。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长量、大径材比例、生态功能等级等主要指标,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林产工业急需的大径材、珍贵材主要依赖进口,病虫害扩散、森林火灾频发的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尤为值得忧虑的是,由于比较经济效益差、工作环境艰苦、缺乏外资投入,林业站、基层林业局、国有林场等一线单位,已经失去了造血机能,主要营林活动完全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已经陷入人才青黄不接、队伍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方面科研成果赶英超美,一方面在基础理论领域突破寥寥、现实生产力在低水平徘徊不前,这种巨大的反差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其实,对于自己的真实科研水平、科研价值,绝大部分从业者还是心知肚明的,小同行也都会有清楚的认识。曾记得业界的一位刚入职的朋友去拜访学界的前辈,向他请教科研的经验,没想到这位退休多年的、曾经科研成果丰硕的前辈竟然这样对他说:科研没啥意思,混碗饭吃而已!
对帽子、项目的过度热捧,反映了相当一批科研人员的科研目的,已经远离了初心;这么多人对帽子、项目趋之若鹜,则揭示着我国科研评价体制出了问题。
啥时候,帽子、项目的报道不再成为科教网的头版头条、精选热点,充满科学网的是科研的重大发现、教学育人的成功体会,中国科学的春天就真的来临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