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层发出“破思唯”、“破五唯”的号召之后,很多高校的绩效考核呈现逆势而为、越演越烈态势。没办法,指挥棒在哪里,根源不消除,所有的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在连续多年的绩效考核之后,最近走访一些院校,发现相当一批教龄30年左右的一线教师,厌战情绪浓厚、希望提前退休的愿望强烈。究其原因,无非下面这样几条:
1、廉颇老矣,不能饭也。新陈代谢是个铁的规律,人过50岁,身体各种机能呈现直线下降趋势。数十年的教学科研,使得很多一线教师身患多种疾病,腰椎病、颈椎病、咽喉炎,对于很多教师那是常态。与侧重于传授现有知识的中小学教师不同,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难度、强度较大,科研创新对大脑细胞消耗伤害严重。所以,人过50 岁,再让一线教师承担动辄数小时站立工作的课堂教学、再去完成日益攀升的科研绩效,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2、被边缘化、不受尊重的日子不好过。客观评价,教龄30年左右的教师大多属于60后,他们的出身经历、教育背景,决定了在与年轻气盛、喝过洋墨水的80后、90后唯论文、唯帽子的竞争中不占优势。由于 不能产生为所在单位增光添彩的高大上绩效,这些昔日虽然辉煌、但已经过气的教师在学校往往成了科研绩效排名垫底、招生指标被核减、实验室无着、办公面积缩水的对象。与其被边缘化、让人讨嫌,还不如趁早离场,过个有尊严的退休生活。
3、风云变幻的教学科研改革,让人困惑渺茫。忽而大学扩招,忽而摒弃水课;忽而强调通识教学,忽而强调专业教学;忽而拓宽专业范围、忽而专业压缩;忽而狠抓毕业论文质量,忽而强调学生就业。在变幻无常的教学改革中,一些办了多年的专业因为不合时宜被停办,一些上了N年的课程因为“浓度”不够,被所谓“金课”替代,让被科研绩效压得喘不过气、已经力不能胜的50多岁的教师再去开辟全新的教学领域,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搞过教学的人都知道,一门新的课程,从入手到精通,没有5年以上的历练,是不可能的。忽而教学科研需要一个稳定的职业环境,忽而加速推进高校事业编制改革,让很多教师对未来的前途惴惴不安。至于科研体制的变革,诸如教师分级、人才工程、绩效改革,折腾得就更厉害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4、年龄大了,不受学生待见。无论教学、科研都是互动性很强的工作,而高校教学的对象、研究生指导的对象是生龙活虎、思想前卫的年轻人。由于出生的背景、教育的环境不同,中老年教师无论多么与时俱进,与90后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上必然存在代沟。另外,虽然不乏老当益壮的个别案例,好汉不提当年勇,两鬓斑白、弯腰塌背的形象,也很难受热衷追星、思想前卫的莘莘学子待见。上课不受欢迎、研究生招生门可罗雀,及早推出江湖,那边风光独好的退休生活,未免不是一种解脱。
5、延迟退休、发挥余热的环境已经丧失。记得在N年前人才稀缺年代,有关部门呼吁高级知识分子延迟退休,发挥余热。然而,多少年后的今天看,高校教师发挥延迟退休、发挥余热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首先,每年数万博士、博后、数十万留学生嗷嗷待哺,大学教师一岗难求,研究生招生名额、高级职称指标、相当一部分本科课程,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老年教师如果还赖在高级职称岗位上,难免造人诟病。其次,在各种帽子工程、绩效工程强度刺激下,领导关爱教工、青年教师尊重老年教师、老年教师帮扶青年教师的人文环境已经被彻底摧毁。大学校园里,人人是英雄、个个是好汉,你看不起我,我更不鸟你呢!在个人主义盛行、功利化趋势严重,教师延迟退休、发挥余热的想法,既无需求、也没有供应。
因此,在高大上政绩工程、绩效考核既定方针坚定不移、N年不动摇的情况下,仿照公务员的做法,给无法创造绩效、被视为累赘、教龄超过30年的教师一个体面的退路,也不失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这要比那些言不由衷的高大上口号强胜百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