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国家线发布在即,网络、报纸各种传媒关于研究生的话题变得热门起来。奇怪的是,接触了一些双一流高校的教师,似乎对这一热门话题并不太关注。相比之下,他们对于基金申报、博士招生的关注度要高的多。对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生,吐槽的比例远远大于好评的比例。
其实原因很简单,高校教师也是人,在绩效管理压倒一切的科研环境中,教师精力的投入,自然要跟着绩效的指挥棒走,哪种类型投入产出比高、绩效权重大,教师的精力就投向那边。
中部某高校的科研绩效管理细则清楚表明,国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科研绩效为700点,一篇四区SCI论文140点,一篇中文核心10个点,省级优秀硕士论文30点,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5个点,一篇一作CNS论文10000点。课堂教学,一个学时30元,相当于0.6个科研绩效,一门32个学时的课程,辛辛苦苦一学期,折合不到20个科研业绩点,获得的课时费不到1000元。要知道,在一些高校,一个教授一年的科研业绩考核标准高达1700点。按照这些科研绩效点数计算方法,就是小学1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做出满足学校科研业绩考核标准的最佳的投入产出选择。一篇1区SCI论文,与一个国基项目绩效点相同。发表一篇1区SCI论文、申报立项一个国基项目,相当于培养120个优秀本科生、20个优秀硕士、30多门本科教学,傻瓜都会算这笔账。至于发表一篇CNS的绩效之大,更不用说了。
在很多高校中,国基项目的权重大、绩效点高,事关教师的职称升等、职位去留问题,教师的精力投入自然很高,有关国基项目申报的话题往往成为科学网的热点。在SCI论文发表成为博士毕业、求职门槛的行情下,在读博士生越多,SCI发表的数量自然越多,科研绩效也会水涨船高。因此,呼吁扩大招生指标、争抢稀缺的博士招生名额,成了教授、博导关注的热点。由于众做周知的原因,很多高校招收的学硕,刚入学时基本属于科研菜鸟,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10个业绩点的中文核心已经很不容易,导师投入大、产出小,自然对硕士招生不热心。至于时间仅有2年、在职的专硕、非全硕士,由于无法产出丁点科研绩效,更是不受导师待见。本科教学,环节多、考核严、责任大、产出低,属于心非所愿、但又不得不完成的规定动作。至于能够投入多少心血、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很多在高校工作的朋友感到很困惑,一方面,从宏观方面,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级政府,都在强调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微观的制度方面,许多高校都在实行斤斤计较、越发严苛的精细化科研绩效管理,并且在权重的计算上与宏观的号召背道而驰。到底谁是谁非,恐怕需要历史来证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