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国基获批项目名单发榜日,上午10点左右,笔者所在的学院教师群就被一片欢呼声都充斥:11项申报项目中标。作为已经向老年教师群体迈进的中年教师,在基金申报方面是败多胜少,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作为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地区基金、杰青优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通讯评议、答辩阶段评审专家,谈点感受和建议,希望对处于基金饥渴阶段的青椒有所帮助。。
一、国基项目感受
1、开放性、公平性较好
在目前普通科研人员可以申报的科研项目中,国基项目无疑是开放性、公平性做得最好的。省高校基金、省自然基金、行业专项等大部分中小额度科研项目,都采取限项申报方式。在学校、省市、行业这样较为狭小的圈子里,项目的遴选、评审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而国家科技攻关等大额资助力度项目,通常采取牛人组阁、申报成功后圈子内部划分子课题方式,草根教师一般情况下进不了这样的圈子。应该相信,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通讯评审专家,其公平性、公正性要远大于学校、省市范围的小圈子。一个普通的教师,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搞定所有的评委,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国基项目的开放申报、全国范围内通讯评审,其公开、公平性显然要比其他项目好得多。
2、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笔者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周边的同事,只要勤奋努力的,在申报国基项目过程中,似乎都拿到了国基项目,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申报次数的多少而已。而平日教学科研过程中混日子、得过且过的老江湖,很少有凭运气拿到国基项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勤奋努力是多年持续的,并且聚焦于一个有限的研究范围。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努力,只能冠以"瞎忙”的称号。道理很简单,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学术界,你在晒网,别人在捕鱼,收获如何与他人相比?研究内容越宽泛,研究深度越肤浅,研究基础越薄弱。故而,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获得国家基金项目作为高级职称聘任的必要条件。
3、海龟、SCI写手不占优势
根据笔者在有限的农林院校范围内的观察,一般的不戴帽子的海龟、SCI写手,在国基项目评审中并不占据多大优势。原因可能有2个:作为行业院校,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基础研究,申报项目的选题要与行业的前沿、热点相结合,海龟在这方面与土鳖相比,劣势明显;SCI论文比较强调跟踪,国基项目强调理论突破、潜在应用价值,二者的评价标准不一样,SCI论文高产并不是国家基金项目获得资助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几点建议
1、瞄准学科前沿、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笔者评审的生命科学部农林口自然基金项目来说,SCI论文等前期工作固然重要,但申报项目与学科前沿、研究热点的契合程度更为重要。一个在同行专家眼中毫无研究意义的本子,不管研究方法多么花里胡哨,SCI论文有多少篇,都难逃枪毙的结局。所以,对于新入职教师,尤其是从综合大学、科学院系统毕业的硕博士生,深入研究所在学科的研究前沿,把握学科热点,是国基项目成功获得资助的重要前提。
2、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取得同行认可
近年来,农林院校新进教室中,来自行业外的综合大学、中科院系统博士、博后越来越多。外语好、SCI论文多、研究方法新,是他们的优势。缺乏对行业的了解,研究成果不被行业同仁所了解是他们致命的缺点。所以,他们的本子送到行业小同行中,命运多舛。因此,积极参加行业内权威的学术会议,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取得行业前辈的认可,也是提高国基项目命中率的一个小窍门。
3、学习申报书写作技巧,多请专家斧正
科研基金申报书属于八股文,有模板可效仿,当然有技巧可学习。年初的时候,笔者受邀,参加江苏一所二本院校国基项目的预答辩。在项目答辩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申报者中不乏985、211名校博士、博后毕业,均有着不俗的SCI论文发表记录,但在写国基项目申报书方面只能算是菜鸟水平,题目空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混为一谈、技术路线不可行、关键技术问题不关键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在写基金申报书时,多向成功者取经,多请学术前辈斧正,有百利无一害。曾记得,经过笔者的修改,2位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笔者所在学院领导2018年对国基项目申报十分重视,经过层层动员、专家辅导、预答辩的大力支持,今年国基项目获得资助数量打了个翻身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