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jc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jcc

博文

高科技旗帜下的荒唐的高校考试作弊治理

已有 5492 次阅读 2013-12-27 09:40 |个人分类:技术交流|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诚信, 高科技, 考试作弊

          前几天,科学网徐晓博主觉得试卷评分强制实行加分法很荒唐,一气之下要找教育部讨个说法。其实中国高校荒唐之事岂止是试卷评分,还有其他,如大学期终考试作弊管理。下面是某大学教务处昨天发给监考老师的一则通知:

各位老师:大家好!

1、          巡考中发现个别教师误以为使用手机信号屏蔽仪后,手机可以不要关机和放在桌上。请提醒教师学生手机必须关闭并放到指定地点,因为手机信号屏蔽仪只屏蔽了手机的通讯功能,并不能屏蔽储存在手机里的复习资料。

 2、          在巡视中也发现极个别教师不打开手机信号屏蔽仪。请提醒教师必须使用手机信号屏蔽仪。

                                                                                                     教务处

 

         这则通知的第一条要求考生必须关机,因为手机里存有答案。既然已经关机了,你第二条要求必须打开手机信号屏蔽仪,不是多余的吗?手机都关机了,你还屏蔽啥呀?
   这个大学的手机屏蔽仪我拿到教室测试了一下,根本不灵,至少我的烂手机照样可以与外界通信。因此,我怀疑手机屏蔽
仪技术根本就没过关,或许理论上就没有完全可以屏蔽所有手机信号的仪器存在。我不是做这方面研究的,想求助科学网,哪位高手可以解答这个深奥的理论问题?注意,网上有很多原理介绍,但没能驱散我心中的疑惑。

   很多中学在教室里老早就装上了手机信号屏蔽器,但是玩手机总是禁而不绝。个中原因,值得玩味。据说很多屏蔽器并没有把电信、移动、联通等各制式手机彻底屏蔽掉,于是乎,聪明的学生会尝试不同品牌手机,发现有几个品牌的手机信号在某通信运营商的制式上不受干扰。这个秘密泄露后,同学们便纷纷更换了手机。除了此法外,还有很多其他千奇百怪的方法。有的采用“手机信号反屏蔽设备”来对抗,有的研究如何破坏屏蔽器,破坏的方法不外乎是把屏蔽器的天线取走,或在屏蔽器上动手脚。
   既然有这么多对策,那装这些屏蔽器的大学是否考虑过:屏蔽器整个考试时间内都一直在正常工作?考前屏蔽器没有被人破坏
过?就是没放炸弹,万一屏蔽器里放个电脑病毒,怎么办?还有,屏蔽器自身是不是山寨货?厂家就不偷工减料?另外,屏蔽器信号太强后,对身体健康不构成威胁?等等。退一万步讲,就算你一切准备工作万无一失,也只是屏蔽了手机信号。现在通信手段多了去了,除了手机、蓝牙、WIFI等通信方式外,还有红外、紫外、超声波、微波、激光、光等通信方式。比如说光通信,你为了把作弊者的光信号屏蔽掉,总不能把考场的灯都关掉,让考生们在黑暗中考试吧?
   随着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的作案工具又会不断涌现。隐身术难道将来就不能成为现实?一旦成为现实,怎么办?考生穿着隐
形服,从你面前走过,你都察觉不了他。监考老师还能监督什么呢?由于隐身,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作弊,你又奈他如何?隐身设备即使费用太过于昂贵,但把一小纸片隐形起来,应该费用不会太贵。通过隐形技术,传递附有答案的纸片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说Google眼镜早已成熟,2013年初就推向了市场。戴上它,看前后左右的考生试卷好像很方便,特别是它那微型摄像头还是挺管用的。这又为考生提供了一种新的作弊手段。
   如果大家都没了诚信,光靠高科技手段监督大家,只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鼠和猫的游戏会永远玩下去。即使你高科
技手段堵住了所有漏洞,考生们还会发明一种类似于聋哑人用的手语,专门用于作弊,看你怎么办?高科技只能治标不治本,可以捆住人的手脚,但捆住不了人的心。中国高校除了学生作弊外,还有任课老师带头作弊的呢。不仅如此,传说有可能还有教务处帮忙修改分数。这些都是没法用高科技来防的。不从制度层面下功夫来从根子上解决诚信问题,仅用其他方法都是徒劳的。假如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任人唯贤、公平竞争”的时尚,那些作弊的小丑们最终会没有出路的。我有两个学生:一个在我手下得了80分,另一个在某放水名师下得了90分。他们去应聘一个私有企业,前者被录用,后者遭拒绝。这说明社会还是有人能识货的。中国最不能识货的地方可能就是高校自己了。他们蠢到只能靠数SCI进人。我没听说过,世界上有哪个企业是靠数SCI进人的,除非是没有竞争活力类似于国企的企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88889-753310.html

上一篇:中国人的智慧真的低到只能用SCI评价论文?
下一篇:中国高校怪象种种
收藏 IP: 171.66.16.*| 热度|

4 赵美娣 张骥 梁洪泽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