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打鸣的公鸡会下蛋?
公鸡生来就是打鸣的,只有周剥皮才会逆天行事,剥夺其打鸣的权利,夜半三更将头伸进鸡窝替它打鸣,但换来的却是长工们的乱揍。因此,不让公鸡打鸣是要付出代价的。你不让它打鸣,还能指望其下蛋?同样,我们的基础研究,你不用影响因子和引用率来考核,就能指望其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就能产生诺奖?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的基础研究岂不是“公鸡中的战斗机”了?既然下不了蛋,那还是允许其打鸣吧。你不让其打鸣,它将会无事生非,窜进鸡窝里干捣蛋的事情,其结果是搞得鸡飞蛋打,想下蛋的母鸡也下不成蛋,这又何苦呢!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看到捣蛋者们走极端的踪影,举例来说,曾几何时,创新以科研院所为中心,来了一群捣蛋者却提出以企业为中心,如果再来一群新的捣蛋者,又会返回以科研院所为中心。变来变去仿佛是不会打台球的“二杆子们”把蛋从一边捣向另一边,始终在做不得分的无用功,而不是解决本质问题。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做有用的事情,其实上是在干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
首先,我们的基础研究不是针对国内的具体问题提出来的,而是别人提出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因此,与国内的技术问题毫不相干,永远不可能用来提升国内的技术。其次,诺奖关注的是第一,而不是第二、第三,…,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什么热门就做什么,哪本期刊引用率高,就投哪本期刊,这样也就永远成不了第一,因此要得诺奖,无异于让公鸡下蛋。我们的基础研究只能创造影响因子和引用率,不会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产生诺奖,就如同公鸡只会打鸣不会下蛋一样。
既使挂羊头卖狗肉的应用基础研究,也都是套用国外的方法。评审者往往看重的是所谓的“方法的先进性”,至于是否解决问题无人关注,当然也没有人能够关注,因此,我们的基础研究不是问题导向,而是方法导向。本山老兄的小品里有句台词:你多大鞋,我多大脚,我这脚是专门为你的鞋长的。同样国外的方法有多先进,我们的问题就有多重要,我们的问题是专门为国外的方法而存在的。一旦国外没有先进方法,我们也就没有问题需要解决。
一份份标书号称研究内容是世界一流的,假设有1%完成了标书任务,那我们就要囊括所有诺奖了,但目前还没有取得零的突破,据此可以推断,我们的基础研究存在两种可能:其一是根本没有按标书要求完成,其二是虽然按标书要求完成了,但研究内容根本不是世界一流,是自己标榜的一流和低水平的评审者误判的一流。不管哪种情况,都是在重复“通过编造动人的故事拿钱,然后想法设法制造影响因子,最终达到向官方交差的目的,接下来再拿钱,再出影响因子,…”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而已。
近来,很多人对影响因子持有批评的态度,甚至拿了很多研究经费的人也对其猛烈抨击,而本人却对此不以为然。其实绝大多数基础研究从写标书开始,就大谈其影响因子和引用率有多高,评审者也是以此为标准审视每一份标书的,在所谓的相对公平的前提下,最终也是按此标准资助的(拉关系获得者另当别论)。当你获得资助后,却转180度的大弯,要求不要按标书中自己所列的标准考核,哪最初为何要标榜自己拥有多少影响因子、多少引用率呢?这岂不是让科技部门供养了一群号称会打鸣却懒得打鸣的公鸡?难道要让科技官员们一个个都像周剥皮一样,把头伸进鸡窝里亲自打鸣不成?这将让他们情何以堪?你不出影响因子和引用率,他们的政绩又从何而来?换一个角度看,我们的基础研究除了贡献一点影响因子和引用率外,还能有什么贡献呢?不用影响因子和引用率来评价,还能用什么来评价?
现在各种劳民伤财的评审机制不就是标榜其公平吗?难道比电脑摇号还公平?从这几十年的运作效果来看,现有评审制度的弊端日渐显现,再加上拉帮结派搞关系,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现在的问题是主人依旧喜欢听公鸡打鸣,因此专给公鸡喂饲料,母鸡最终被饿死,到头来会打鸣的公鸡也会因缺乏自我繁殖功能而灭绝。如果把饲料随便撒下去,不但会打鸣的公鸡能吃到,会下蛋的母鸡也能吃到,想要蛋自然会有的。类似地,现有科技体制只给功利主度者和投机钻营者提供了绝佳的舞台,使大批真正的创新人才被埋没,如果采用电脑摇号,还真能给有才华的人以均等的机会和希望,并催生出一批世界一流的成果或对国内技术进步有用的成果。
---------------------------------------------------------------
我们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注: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