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都说学术与生活难平衡,作为导师能提供哪些引导 精选

已有 5034 次阅读 2023-4-12 10:48 |个人分类:科研是一项事业|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如果你是意得辑专家视点的老读者,或许曾拜读过她关于同行评审的文章,又或者听过她在2021年同行评审周的讲座“审稿人该由科研新手做吗”?她就是Asli Telli博士,一位研究者、导师,也是专家视点的特邀撰稿人。

Asli Telli博士目前任南非金山大学副教授,为全奖博后。她持有瑞士欧洲研究生院(European Graduate School)和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的媒体与传播学双博士学位,在土耳其、瑞士、法国、德国与美国的多所大学都有带国际学生的教学经验。此外,她还是德国学者促和平组织(Academics for Peace-Germany)及欧洲数字权利组织旗下数字自由基金会(Digital Freedom Fund)等多所机构的成员。

多年来,Asli一直是各种正式及非正式导学关系的参与者和观察者。她认为好的导师能让学生在或坎坷或平稳的科研路上走得更从容些。鉴于导师制是学术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决定和Asli聊上一聊,听听她的见解。

意得辑:你认为导师制在学术界中的作用是什么?

Asli Telli:

许多文献都将导师制称为科研生活的基础,甚至认为导师制就起源于学术界。这一派的论调是:良好的导学关系对于招募和留住人才都有很大影响。但对于这一普遍观点,我却不能完全认同。我认为导学关系不只为学术服务,导师还有着为学生推开世界的门这一任务。学术不是人生的全部,当你走进真正的生活,身上留下的痕迹会使你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刚刚说到学术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会避免使用“工作生活平衡”这样的表达,这样的说法是建立在对结构性问题的服从之上的。工作时间若不合理,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正视问题并予以修正。称职的导师可以适时介入,了解学生的难处,与其一起协商调整作息。即便无力改变规则,尊重学生发声的权利也能让事情往好处发展。我认为好的导师总是又教做事又教做人的。

我不大喜欢“人生导师”这个说法,但我认为它基本贴近我对学术界导师的理解。我们常常会太过沉湎于事业而没有心力去过生活,很需要有智者不时提点。导师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取得学术上的成就,还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负责,毕竟在如今的学术界要寻得内心的平静也是一种本事。

意得辑:你入行时有导师吗,她/他对你的科研生涯有什么影响?

Asli Telli:

我那时候没能拥有一段标准意义上的导学关系,但好在一直有几位比我资深的学者在为我操心。尽管他们都不是我的“导师”,但我遇到难处时,他们总是愿意为我分忧。

其中一位是我的第二位博导,她很舍得在我身上花时间。那时正是我写论文的难挨日子,整体状态较脆弱。我常常抱怨时间和精力不够用,而她总会耐心地听我说,也会提些让我受用的建议。

做她的学生不仅让我添了些信心,也让我学到了不少科研和执教上的硬技能。我当时在一所私立大学任助教,她的教学方法给我以启发,致使我在给学生打分时省下了大量时间。此外,在我们的相处中,我也明白了怀着耐心倾听是导师能给学生的基本尊重。她是我心中的模范导师。

意得辑:我最近采访了一名科研人员,他说导师这个概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资历一词。对此你怎么看,一个人到了哪个阶段才能成为导师?

Asli Telli:

这取决人们想从导师身上得到什么。有人需要导师提供情绪价值,那导师就应该是在情绪支持上有着智慧的人。

标准的导学关系更强调专业知识的教导,但学术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的道理同样需要有人来讲。导师并非一定有着教授称谓,有时同侪之间的互助也可以看作非正式的导学关系。凡是你对某件事有多于他人的经验和感悟,且有时间、有意愿倾囊相授,那理论上你就是导师。各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各异,时下许多资深学者也想了解年轻人的思维,很多情况下资深、资浅人士是互为导师的。

我个人认为处于学术生涯早期的研究者也能做导师。世上没有现成的导师,即便你的科研资历尚浅,只要有意愿以导师的身份助人,从现在起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留心储备软实力,一旦有机会你便能接住。如今针对科研人员的非正式导学项目还真有一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者不妨在网上搜索这样的机会。既是自我试炼,也是回馈学术同行。

意得辑:根据你的经验,做导师最难的是什么?

Asli Telli:

在一段导学关系的初始阶段,双方应就彼此的需求和期望作沟通并取得一致。在实际的科研生活中,计划极有可能发生偏移,这时候导师则应采取主动以及作出让步。因此,导学关系的关键是做好计划,最难的则是懂得变通。

及早的规划辅以适当的共情,是理想导师的必要素质。导学双方如能成为朋友则是缘分,但不是必须。如果一段导学关系持续6至12个月之久,那么双方是很有可能培养出患难与共的友谊的。我第一次当导师带的是一批博士生,已经是近15年前的事了,直到现在还和他们有联系。

意得辑:学生一方如何从导学关系中获益?

Asli Telli:

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导师很重要。有时是由于十分具体的难题要找导师,也不指望发展长期关系,有时则不然。无论如何,导学双方在最初应就如何解决问题、步骤有哪些达成一致,由此才能为真挚的关系开个好头。

学生和导师我都做过,我的感受是当学生认识到导师很忙,并为每一次开会做好准备时,导学关系将更顺利。你永远不知道这些累积什么时候会派上用场。此外,信任和理解同样重要,一旦有了误会或矛盾,记得及时沟通把话说开。

当学生设定的目标切实可行,并在预期内富成效,则有利于促成健康的导学循环。我曾给一位女同学当导师达6个月的时间,她在临近出师的时候告诉我以后也想做导师,帮助别人。那一刻,我知道她是真心觉得导学关系令她获益,十分欣慰。

∵∴∵∴∵∴∵∴∵∴∵∴∵∴∵∴∵∴∵∴∵∴∵∴∵∴∵∴∵∴∵∴∵∴∵∴∵∴

logo.jpg

Tellib博士在采访中提到她的许多学生在“工作与生活平衡”这件事上感到吃力,而她自己在学生时期也在写论文时经历过时间和精力不够用的脆弱阶段。这种时间紧、压力大的工作状态是普世的,而研究者如不能改变体系,那从个人层面找些法子,比如用润色节省一些改稿时间,尽可能轻松一点也是好的。

意得辑优质润色服务既包含两位英语母语编辑对稿件的三重检查,又为作者解决投稿信、查重、和排版等几项前期准备工序,还为应对期刊的返修要求免费提供无限再润色,从头到尾陪作者走完发表路。尤其适合有志发SCI或SSCI的作者,是意得辑最受欢迎的服务。

为什么说这项服务对SCI及SSCI投稿有所助益

1. 英文期刊投稿的入门选项——有成效:据用户调研结果显示,在优质润色加持下发了第一篇SCI或SSCI论文的人数十分可观。

2. 助你通过英文思维的检验——智力贡献:不局限于语言语法的修改,编辑同步进行高一级的逻辑检查,弥合中英作者在思维方式与写作习惯上的差异。

3. 为你归置投稿材料——省事:代你操心排版、查重、投稿信撰写三样费心力却不可或缺的预备工作。

4. 和你一道面对返修——保险:首轮返稿后的365天内不计次数免费再润色给拒稿与返修上好了保险,好事多磨的路上也有人兜底。

欢迎前往意得辑官网了解服务详情,扫下方二维码可领取科学网限定折扣。

科学网博文活码WSS.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69813-1383939.html

上一篇:既然数据是论文的根基,研究者该如何规避统计错误
下一篇:何谓学术代表作,专著应有一席之地
收藏 IP: 101.80.181.*| 热度|

1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