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让毕业论文校对更有效的 8 个窍门

已有 8539 次阅读 2019-6-25 18:07 |个人分类:学术讲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学术, 论文

付出了无数心血、时间后,你的毕业论文终于初具雏形了。你为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而激动,同时也想做到最好,不想放过论文中的任何一处错误。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校对你的论文。我总结了一些非常容易上手的校对秘诀,能让论文零笔误。这些技巧不仅对毕业论文有用,还适用于其他科学论文。下面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做好准备

在真正动手之前,有必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下面我们就先把校对之前要做哪些事都过一遍。

1. 留出充裕的校对时间:首先,很多学生都没给校对留够时间。很多人会拖稿拖到最后一刻,临交稿前一晚还在赶工,根本没时间再编辑、校对。至少留出一周时间好好校对,不要草草了事。

2. 做好准备:你应该找准自己的弱点后再开始校对。比如,如果你在拼写、语法、标点上不太在行,就要在这些方面有针对性地多下功夫。此外,多留意那些犯困、疲惫时写下的句子,状态不好时更容易犯错。

3. 找出大错:通读全文,试着找出那些特别明显的大错,比如某一段放着没写完、有一整块漏写等等。在这过程中,你也可以删掉一些多余、重复的句子;调整文章结构;修改相关格式。

校对的技巧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校对了。我总结了几个技巧,希望你能用得上。

1. 检查格式

文章的格式和内容一样重要(如何确定论文该用什么格式?)。检查你的分段是否正确、有没有在恰当的地方使用标题和副标题。此外,还要留意字体是否一致、引用是否都已注明来源。

2. 检查文章的一致性

你的稿件应该在语言和口吻上都做到行文一致。一篇写了几个月的文章在前后表达上肯定会有一些出入。检查你对大写、引用来源、连字符号的处理是否前后一致。

3. 善用工具寻求帮助

现在有很多博客和网站都会教你如何校对、该注意什么。它们既总结常见错误,也对非典型性错误进行分析。我常参考的一些博客、网站、资源有:Via Writing ,语法分析到位,能教你找出自己的语法错误;Let's Go And Learn 和 Simple Grad,提供编辑方面的指导,让编辑工作得心应手;Cite It In,引用管理工具;State Of Writing,提高综合写作能力的资源;意得辑专家视点,提供大量学术出版和科研方面的资源,对研究人员、编辑、 期刊都适用。

4. 慢慢来,分几次完成任务

尽量避免一次校对完整篇论文,你可能会因为篇幅太长无法全程集中精力,甚至开始觉得无聊。一旦注意力开始分散,你就很容易遗漏那些很难发现的小错误。

你可以试着把文章分成几段,分批校对。这样有助于保持专注,虽然可能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但总比漏掉各种大错小错再后悔要好。时不时休息一下很关键,假如你非常密集地校对,很容易不集中,最后可能会事半功倍。

5. 善用 Word 自带的功能

作为最常用的文本工具之一,Word 除了适合写作,还能用来校对。先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语言设置成英语或美语,然后再用“拼写”和“语法”功能筛查稿件中的错误。当你发现某个错误时,还能用内置搜索功能通过关键词找出同类错误。(其他协同写作工具介绍

6. 大声读出来

大声朗读能让你发现哪些语句不通、哪里需要改动。此外,你还能在朗读过程中意识到一些文章的结构问题,或是像拼写语法这样的小错。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错误筛查方式。

7. 把论文打印出来校对

还有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是把论文打印出来,找出你能发现的所有错误,并用不同颜色的笔给错误归类。很多人都觉得看纸质文件要比电子档更容易发现错误,负担没那么重,而彩色标记又让校对过程没那么乏味。

8. 把关抄袭问题

严格来讲这不算校对的一部分,但你不妨多走一步,检查自己是否无意中抄袭了别人发表过的观点、论文。抄袭有违科研道德,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重的惩罚。可以用查重软件整体筛查一遍,看你的论文是否和现有文献有重叠的地方,尽量把重复率控制在 5% 以下。

希望这些技巧能让你更全面地校对文章,杜绝所有大大小小的错误。

以上内容来自《意得辑专家视点》,如需论文服务请访问官网www.editage.cn

或点击直接获取润色服务翻译服务投稿服务

也可微信搜索【SCI发表辅导】,接收源源不断科研干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69813-1186806.html

上一篇:写给通讯作者的 6 个投稿前贴士
下一篇:如何克服护理研究中的抄袭和署名问题
收藏 IP: 115.113.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