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振是我的老乡,元氏县苏庄村人,在家叫张振霄。
1938年投身抗战,曾在根据地当过小学教员,在元(氏)井(陉)获(鹿)工商局、元氏县政府财粮科、粮布交易所太行行署等部门工作。
解放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工作。先后任外贸部综合计划局统计处任科长、副处长、办公室主任。后又担任外贸部党组纪检组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最后被任命为中央纪检委驻外贸部检查员。
由于张振所在的外贸部位于北京东单附近,我毕业分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当时叫医学仪器器械研究所)也在东单。再加上我和他的弟弟张振书比较熟。所以有些亲切感,就去他家找他。到他家后发现他爱人也是我们老家附近村的,很热情,聊起来很融洽,所以后来就去过很多次,我结婚时他们两口还去祝贺。谈点与他们之间的生活琐事。
他家在和平里,住的是平房。虽然他是国家外贸部的中层干部,但住的房子与周围的群众没有任何区别。偶尔我盛情难却在他家吃顿饭,也就是吃碗面条。
1970年,去他家时多次见到他爱人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原来她是一个社区小企业的领导,带头挖防空洞时上面掉下个来的重物砸到头上,头部受了伤,此后就经常摔跤,造成脸部经常有伤。
在1981年10月,当时我们单位在四川。去哈尔滨出差,见到市场上有卖木耳的。好像是8元1斤。有一个卖碎木耳的,虽然只有红小豆那么大,但在水中一泡,很快就涨到1、2平方厘米大,价格是4元1 斤。我想这碎木耳不也一样吃吗,赶上那年我的工资在毕业16年后,终于从56元长到62元了,就发狠心买了1斤。在北京换车时,去张振家看了看,给了他一些我买的碎木耳。他爱人很高兴,说:“这就是人们说的高级食品木耳吗?”看来他们家此前从来没有买过木耳吃。
听张振说过。他在任中央纪检委驻外贸部检查员时,有时到外贸部在北京以外的单位做检查工作。他到那里后,首先对那里的单位负责人说:我的出差补助是一天多少钱,我家不富余,不想贴钱,你们也不许给贴钱,就按这个标准给我按排食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