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先谈一下争取更好心态的几个重要条件、或称前提条件。
笔者认为,心态是健康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为心理健康。争取更好心态,就是争取身心更健康的一部分。
要有更好心态,必须“用心、用力去努力争取”,这是一个前提条件。这个条件可能很多人口头上认同,但实际上最难做好,最后把“争取更好心态?变成”希望心态更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人们说的健康及其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医学理论的。医学是有病治病,没有病能保持现状就基本上满足了。所以这里提出的“努力争取”,就是要改变以前的根深蒂固的、基于医学的观点。也就是不只是保持现状,还要争取更好。它需要动脑子、费力气,还可能增加风险。尽管很多人觉着争取更好心态有道理,但在践行中,会与自己心中基于医学理论的观念发生冲突,再加上人性偏懒,所以不容易做到,更不用说做到位了。
医学对人们的健康作用巨大,但在让人们争取更健康方面是不能代替健康学的。所以“努力争取”看似容易,实则很难。
另外,既然争取更好心态是属于健康学,就要遵从健康学中对健康的新定义。它不同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结合到心理健康,就是心态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变化的。承认这一点也是争取更好心态的前提条件之一。可能大家内心是认同这一点的,但是由于它与世卫组织的健康定义不一致,有时就会受到干扰。
多为别人着想,小点私心,也是争取更好心态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我们不谈共产党员的觉悟,也不说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只从争取更好心态来说,少点私心也是非常重要的。1966年,我也去听了陶铸到中国医科大学(不是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 而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八年制中国医科大学)的讲话。知道陶铸后来坐了牢,留下的一句名言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被冤枉坐牢还能“天地宽”,我认为“心底无私”是前提。
当然争取更好心态也要讲科学,不能蛮干,也要有一定度。这是普遍真理,不赘述。
小结一下就是:只有基于健康学的“努力争取”,才容易心态更好。要承认心态有许许多多状况,并且是可以变化的,这是争取更好心态的逻辑基础或前提条件。“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有利于争取更好心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7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