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大没小”的日本人
上周,朋友里香的妹妹生了一个女孩儿,现在全家正在为孩子的名字热烈讨论着。因为日本法律规定,孩子出生后必须在两周以内报户口。
她妹妹希望孩子的名字发音为“あおい”,但这个发音的汉字有好几个:青、 蒼、 葵、碧……到底选那个汉字呢?家人各持己见。单身贵族的里香说:她不管孩子的名字最后定哪个汉字,她已明确定下来一件事情:孩子会说话后叫她里香或者里香姐姐,不能叫她姨妈,那样让自己感觉太老了。说完爽朗地大笑起来。
说到这一点,想起在日本有很多父子的名字如同中国的兄弟一样,共用同一个汉字。更有甚者,日本众议院议员、原建设大臣中村喜四郎初当选议员时就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和他父亲相同的名字。日本人的称呼没有汉语中那么繁杂,从称谓中难以判别出他们之间具体的亲戚关系。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礼仪至上”的国度,儒教影响渗透在日本社会的角角落落。在学校、工作单位,前辈、后背排列分明,尊卑等级严格有序。但我们中国人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思维,实在用日语难以表白清楚。
要把中国的辈分给日本人讲清楚都难,最多找个近义词“世代”,也只能说明同代,还是不同代,那种中国式血缘的辈分日本文化中是不大讲究的。
中国的家庭教育,首先是教孩子,学会称呼身边的人。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亲戚自不用说。对左邻右舍,父母的同学、同事都不能直呼其名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叫得自然顺口。而日本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一视同仁:给名字后加一个尊敬的“さん”或者“様”,就万事大吉了。
要说寒暄打招呼,日本的一声“こんにちは”,谁都乐意接受。但试想一个小孩子用中国语给大人说声“你好”或“您好”,一定会令人感到“啼笑皆非”颇感诧异!还是“爷爷好!”“阿姨好!”来得自然顺畅。
我们中国人小辈要嘴甜,因为长辈好“倚老卖老”。大爷、姑奶奶“一言九鼎”,小子敢“没大没小”不知天高低厚,立刻让你尝尝“你大爷的”厉害。
中国历史悠久,姓氏、等级、血缘……关系森严。中日文化看似相近,却难免大相径庭之时,因此碰撞误会,在所难免。
红叶随笔 20160207
本文首发于大学问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