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民主使日本的政治家能上能下

已有 4205 次阅读 2012-7-24 07:04 |个人分类:人物|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office, 日本, 政治家, fafafa

民主使日本的政治家能上能下

 

政党分裂,诞生,重新组合与任期制使日本政治家的职位不断变化,议院选举失败失去议员资格而下台。因此,民主使日本的政治家能上能下,下面以三位日本政治家的经历来了解日本的民主政治。

 

鸠山由纪夫元首相:政党组合和任期制使多次职务变迁

 

鸠山由纪夫, 194721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其祖父是日本前首相鸠山一郎,外祖父石桥正二郎是著名企业普利司通的创始人,父亲鸠山威一郎曾任外务大臣。他的弟弟鸠山邦夫与他政见相左,曾是自由民主党的核心成员之一,亦是麻生内阁的总务大臣。鸠山由纪夫于196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应用物理专业,于197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曾在大学任教。

鸠山由纪夫早年加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1986年,39岁的鸠山由纪夫迈开他从政的第一步。虽然起步并不早,但凭借家族的深厚背景和雄厚实力,他在日本政坛上升的速度并不慢。1993年,他因政见不合与部分自民党参众议员宣布退党,参与组建先驱新党,任干事长。后于19969月加入当时成立不久的日本民主党,并出任党首之一。19984月,民主党与其他3个在野政党合并后,鸠山由纪夫出任干事长代理。此后,他于1999年至2002年间曾一度担任民主党代表的职务,20059月起任民主党干事长。 2009830日,日本举行国会众议院选举,执政的自民党仅夺得总共480个议席中的119个席,失去了长期掌握的执政地位916,日本民主党代表(即党首)鸠山由纪夫在举行的日本特别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为日本新首相

 

野田佳彦首相:曾众议院选举失败失去议员资格3

 

野田爱好观看职业摔跤等格斗比赛,并酷爱日本酒。从家教、煤气安检员到开设咨询所,他从事过各种工作,但从未放弃成为政治家的志向。 1987年,他首次竞选千叶县县议员就顺利当选。1992年,野田加入日本新党,并于次年参加众议院大选,一举当选。但是1996年以微弱的105败于自民党人。失去众议院议员资格,后加入民主党。 直2000年,重新当选众议员。 以后,连选连任。20029月曾竞选日本民主党代表(党首),但没有当选。2011829日野田佳彦以215票对177票逆转海江田万里,当选日本民主党新党首。 2011年8月30,日本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以208票获得众议院提名,再于参议院获得110票被提名。 2011年9月2由天皇任命,成为继菅直人之后的第95任日本首相。

 

既无知名度又无强力后援组织,野田就每天站在千叶县的车站前向上班的人流阐明自己的政策。从198610月到20116就任财务相的前一天,他连续24年坚持早晨演讲,其口才全国闻名。即使在失去众议院议资格的3年,也坚持早晨演讲象野田这样间歇性当选议员的政治家大有人在。

  

小泽一郎:多次辞职,多次退党的“叛徒”又为了领导权多次组党

 

上世纪70年代,他担任过科学技术厅政务次官和建设省政务次官。1980年起,他先后在自民党内担任干事长等一系列职务。198512月,他出任中曾根内阁自治大臣、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

  19936月, 小泽和羽田孜一起带领44名自民党参众两院议员退出自民党。1993623日至199512月,他先后担任新生党代表干事、新进党干事长。199512月至199712月,他出任新进党党首。19981月,小泽开始担任自由党党首。20039月,自由党并入民主党。此后,小泽逐渐成为民主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20064月,民主党领导人前原诚司因党内发生的虚假指控政府有关领导人事件而被迫辞职,小泽当选为民主党领导人。同年925日,小泽获得连任。2009511日因丑闻辞去民主党代表一职,鸠山由纪夫当选民主党代表,小泽被任命为民主党代理代表,主要负责选举事宜,并使民主党在20098月的大选中获胜。被强制起诉后,失去党内职务。聚集49名国会议员小泽一郎2012711日正式组建新党:国民生活第一党并且任党首。多次退党又多次组党的小泽一郎为了获得领导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818-595155.html

上一篇:日本“大学自治“与学部教授会
下一篇:“陈光标”思想是中国成为乞丐大国的文化源泉
收藏 IP: 221.11.20.*| 热度|

2 曾庆平 ycj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