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鲇鱼于沙丁鱼,是敌更是友!
博文下的留言,如同问卷调查,
又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抛砖引玉来!
读来的确受启发!
在“科学网上的‘搅屎棍’”博文下,有老师提出
[29]zhouwangpu 2017-2-318:51
宁教授把匿名者称为“棍”不大合适哦。俺觉得,称为“鲇鱼”更适合些哈。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俺觉得,泡在这个坛子里的都是些鱼虾,有了鲇鱼的搅动,鱼虾才能活跃起来。
否则的话,匿名者成了“搅屎棍”,被搅动的博主岂不是变成了屎了。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屎者臭。这些“棍子”臭不臭,那就得看捅了谁咯!
[43]abagan 2017-2-4 17:53
俺同意用鲶鱼效应,哪怕是有些人怀有不良动机,也可以反方向给人警示。
精彩!俺由衷鼓掌赞同!!鲇鱼效应!
相传,挪威人从深海捕捞沙丁鱼很难活着上岸,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后来有位老渔翁发现了一个成功的秘密:鲇鱼效应。
原来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在沙丁鱼群里适量地放入一些鲇鱼,就可以人为地制造一种紧张空气,沙丁鱼一见到鲇鱼就惊恐万状、四处逃窜,于是生命力大为增强,成活率大大提高。这样一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被运回了渔港。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鲇鱼效应”。
从这个意义上讲,更要感谢那些让“沙丁鱼”不可懒惰、大意的鲇鱼!
科学网上如果没有了“鲇鱼”,沙丁鱼们也会丧失活力:
高处不胜寒,孤独求败?
……
应该为“鲇鱼”鼓掌!
矛与盾,对立有统一!
无敌,也就无谓友!世间事,那件不是相辅相成?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那才叫一个“火花不断、文思泉涌”之痛快呢!
红叶随笔 2017/02/0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