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创现代新的科学体系
晏成和
某人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中国人:
第一、 人类最伟大的100个发现,诸如氧气、自由落体定律、大陆漂移学说、冰川世纪等,中国没有一个,全是欧美人做出来的。
第二、 中国缺乏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达尔文这种持久、全面影响世界的科学家,也缺乏开创任何一个现代科学体系的人才。
第三、 第四……
恶语中伤充满鄙夷,但是讲的基本是事实,作为中国人,听到这些轻蔑打压,锥心刺骨、痛彻心扉。
由于封建统治,中国人近代科学起步晚,确实是缺乏重大的创新发现,如果一味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肯定是难以出现开创性现代科学体系。但是,90年来世界科学沉寂、裹足不前,科学面临困境,也为重大创新带来机遇。江山辈有人才出,中国人正在另辟蹊径、奋起直追。
百年前物理学进入微观,研究者对实体(粒子)伴生场、波,知之甚少。双缝实验等波、粒同时呈现的实验,让物理大师措手不及,认为是诡异、超自然的现象,设想:是粒子变成了波,波坍縮变成粒子。在这种不确定思绪中,量子力学在拼拼凑凑中产生,成为百年物理学的当家理论。
早年量子力学面对粒子与波的混淆呈现,对核外电子是什么,波来自哪里?说不清道不明。认为核外电子是什么尚不清楚,其运动没有意义、就禁止探讨。主流的禁锢,让所有的研讨者绕道而行,电子运动的重大作用和后果一概埋没,物质存在的状态和所有特性的科研就失去了根本和依据,于是,科研出现断层、探索失去抓手。(欧美人的科研也有失误的时候)
近三十年,世界进入到网络-场时代,场启示着中国人发现:自然粒子都有伴生场、通过场发生联系和运动、构成万物;同时拚弃量子理论的禁锢,发现:核外电子的运转是有规律的、是有重大作用和后果的。
实际上,波粒实验是粒子间的场在起作用。波粒伴生、实体与波携手显现是自然的客观存在:原子的构成,是质子、电子各自的伴生场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核外电子运转。在场作用下,原子相互吸引价电子,继而构成了分子、构成万物;宏观的太阳系、宇宙天体也是在场作用下的运转。
粒子伴生场(101)和电子规律运动(102),是物质构成的内在机制,是继人类最伟大的100个发现之后的第101、102个发现。能够互洽地诠释一系列物质物理特性,解读许多困惑人类百年的科学之谜,揭示出全新科学体系。
大自然的宇宙天体-风云河流-森林草原-飞禽走兽-细胞分裂-化学变化-核外电子。从宇宙宏观到微观,所有层次的运动都能够产生笃定的后果、对应产生必然的特性和作用,不会唯独让核外电子的运转毫无意义,只是可有可无、不值一提的电子云。
如果自然规律是公平合理,那核外电子的运转就必定产生后果-是物质微观特性的发生源,分子的形成、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力、热、光、电性质,就应该来自于质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的规律运动开了创一个现代科学体系,许多的自然之谜将由此解开,一扫科坛90年沉寂的阴霾。
中国人发现自然实体的伴生场、通过场发生联系运动;同时还发现大自然存在着温度场,在火光中发现:温度高-火光频率高-核外电子速率高,与早年维恩实验、维恩公式相辅相成,但是维恩公式只是建立了温度与波长的关系,现在的发现提高到了:温度——核外电子的运转速度(103),对物质的所有温度特性乃至 相变之谜[1]、什么是能量[2](104、105)等世界难题都有洽适的解读。
物理探索的依据事实和逻辑,紧扣蛛丝马迹来打探、推敲大自然的精妙安排。发现:伴生场和电子规律运动,是物质构成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特性的始作俑者。虽然是另类的思考,但是能够互洽地诠释一系列的物质物理问题、能够融会贯通、多方位地解读困惑人类多年的科学之谜。互洽是立体的物理、是检验物理学理论是否真实、正确的重要指标。
以上价电子规律运动能够解读物质的相变、金属材料的塑性、非金属的脆性;空气中的水蒸气是由电磁力找到同类并且相聚成雨;雷电的电荷是由水蒸气带上天的;还能综合解读材料的导电原理、催化原理、超导原理、能解读氮气的惰性与氧气活泼的原因、解读核外电子的2/8/18、的排布是由于核内氦核-四面体的1/4/9规则排布的原因(106)等自然之谜。详细解读低碳钢拉伸曲线,这个在教科书展示了一百多年却无人解释的问题。
科学和技术常常被人们称为科技,其实二者有着巨大的差异、着力方向不同。科学是探索大自然对世界绝妙的睿智安排;技术是为达到某些目标而进行智慧的开发。百年来人类的技术突飞猛进、成果层出不穷。可是这技术的进步与沉寂的科学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人把近代技术的发展拿来给近代量子理论贴金,这是一种用心良苦的自我粉饰。
中国人以上(101-106)的核外电子规律运动的发现,能够系统的解读物质的构成、解读材料特性和晶体、是材料学的基础;能够解读原子间的化合和分解、催化原理、是化学的基础;能够追踪化学的自组成,追踪光合作用,是破解生物螺旋分子结构原理的必由之路。这些成果将开创一个完整的现代科学体系,丝毫不亚于那些欧美人。
目前这些原始开创的科学发现离经叛道,文章投稿不中,只能发表在科学网等几个网站的博客中,希望国人能够呵护、帮助这百年一遇的珍贵科学发现,中国从此不再缺乏全面影响世界的学者,将成批地涌现开创现代科学体系的人才。中国人将扬眉吐气、不再仰人鼻息。让轻蔑中国人的拜登等闭嘴!
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年轻的探索者有一个理智、健全的思维。追踪核外电子的规律运动,开创一个全面互洽的学体系、迎接科学新时代。
2021/10/6
参考资料:
[1] 晏成和,相变之谜,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066-1125345.html
[2] 晏成和,什么是能量,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066-121288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