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风楚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tliang 梁先庭的个人学术网站 http://www2.nbu.edu.cn/liangzi

博文

从Forster能量传输,到相干能量传输,再到Forster能量传输(序)

已有 4209 次阅读 2011-4-6 13:0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光合作用, 机理, 能量传输

                                                                      ----光合作用系统能量传输机理述评

梁先庭

 

宁波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从宇观的天体到微观的基本粒子,无疑,任何尺度上的物理学对能量传输的话题都感兴趣。而尤其吸引人的是,能量在这样一个尺度上的传输:即空间而言,在生物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尺度,而时间而言,在皮秒到飞秒尺度。这一方面,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完全以激发能在分子之间的传输为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能源(除原子能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太阳光那里靠生物分子的转化而来的。因此,对光合作用系统能量传输的研究,不仅能够满足科学家们的好奇,也能够勉强适应“应用背景”这颗药。

本博主早在17年前就对这个领域情有独钟。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以来基本上都是以民间科学家的方式思考这里的问题。2007年夏,脱离该领域10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卓益忠先生,在他的引介下,几乎是全身重返这个领域。3年多过去了,研究算是略有斩获。

大约半个月前,在网上搜到一篇文章。在我看过的文章中,这篇文章对光合作用系统能量传输机理,描述得最系统也最通俗易懂。于是,便与该文的通讯作者,伊利诺斯大学的Govindjee教授协商,期望将此文翻译成中文贴到我的博客上。Email发出不到5分钟,自动回复显示,Govindjee教授正在休假,不能马上处理邮件。但是,很快接到Govindjee教授的复件,同意了我的计划。

    2000年到现在,我们小组只有两个学生曾经发表过中文文章(当然,我是通讯作者)。我也没有介绍过中文文章给学生阅读,也不鼓励学生做文献翻译工作(不管是为了自己阅读还是为了别人阅读)。我这样说,是想说明,我们并不是不能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人。那么,这次翻译的动机是什么呢?第一,我真的喜欢这篇文章,它把我想知道的东西讲清楚了,我想仔细琢磨琢磨。第二,尽管英语是我曾经的也是我现在的痛,但毕竟学习了那么多年,也使用了那么多年,想试试自己的翻译水平。第三,我觉得这个内容值得做点介绍。翻译工作量已经过半,发现读文献与翻译文献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三个小时能读完的文章,翻译出来可能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为什么挂到博客上?因为,现在,寻求这样的翻译作品发表,大概不是十分明智的了,而我又希望与有相同兴趣的人分享。因此,科学网博客可能是合适的地方。

最后,假如,我的译文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的话,请不要忘了引用原文。原文的全部引用信息是:

R. M. Clegg, M. Sener and  Govindjee, "From Foe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to coher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and back (Invited Paper)" in Optical Biopsy VII, edited by Robert R. Alfano,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7561 (SPIE, Bellingham, WA, 2010), paper number: 7561-12; article CID Number 75610C, 21 pages.

由于文章较长,我们的翻译正文将稍后以连载的形式推出。欢迎捧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812-430158.html

上一篇:姚江边上的秋冬春
下一篇:从Forster能量传输,到相干能量传输,再到Forster能量传输(一)
收藏 IP: 218.0.4.*| 热度|

1 刘全慧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