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Q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QY

博文

让我们一起聊聊生活(连载之九)

已有 3930 次阅读 2014-8-21 23:5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活, 自然, 传承, 生命, 生存

让我们一起聊聊生活(连载)

 

第九节

 

走进生活,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空闲了,来这里坐坐,大家聚一起,品尝品尝。姑且在这里,补充补充,借地说说“荤食”。如果定义“所有源于植物的植物性食品为“素食”,那么,相对应就可以定义“所有源于动物的动物性食品”为“荤食”。基于“素食”和“荤食”的定义,只吃“素食”的动物常称之为“素食动物”,只吃“荤食”的动物常称之为“肉食动物”,而“素食”和“荤食”都吃的动物则称之为“杂食动物”。随着环境的不断变更、人类的不断进化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实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处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从刚出生时吃妈妈的母乳开始,再到吃栅栏中喂养的家畜、草地上放牧的牛羊、森林里狩猎的野兽、土壤中挖掘的红薯、田地里收割的稻谷、果园中采摘的水果蓝天上射获的飞鸟、小河里网钓的小鱼、大海中捕捞的扇贝,可以说从家里到家外、从绿地到森林、从地下到地上、从树上到天空、从小河到大海、从养的到捕的、从割的到采的、从挖的到摘的、从走的到跑的、从飞的到游的、从静的到动的、从荤的到素的,现如今,人类已经发展到“能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能吃就吃什么、什么想吃就吃什么”的阶段,不可否认,毫无疑问,人类算是动物界最具代表性的“杂食动物”。不妨问一句:植物和动物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别?容易理解,植物和动物都是“生命”,或许,从人类自身的观察出发,“生命”就是这样一种“既可生又可死、既可有又可无、既可存在又可消失、既可变化又可永恒、既可自强又可传承、既可精神又可物质”的东西。其实,从“生命”的这个本质看,植物和动物并没有任何差别,不仅动物和植物是“生命”,矿物和水也是“生命”,空气和微尘还是生命,地球和太阳仍是“生命”,一切自然万物和宇宙真理都是“生命”。如果非得找一点植物和动物生命之间的差别,或许可以尝试这么说:“在相对适宜的客观环境下,植物似乎不需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能自强不息且传承不断,而在相对苛刻的客观环境下,动物似乎较容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会自强不息且传承不断。”人类说自己是地球上最高级、最智慧的动物,或许主要原因是:“人类在各种客观环境下都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同时利用自身和其它外部条件,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自己乃至他人更能自强不息且更好传承不断。”既然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智慧的动物,那么,自然也就逐渐发现并明白:“对于植物,只要给它们提供相对适宜的客观环境,植物就能自强不息且传承不断;而对于动物,不仅需要给它们提供相对适宜的客观环境,还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去调动它们的主观能动性,动物才会自强不息且传承不断;所以,为了确保那些数量不断减少而变得稀有且尤其珍贵动物的未来,也为了维护人类自己所在客观环境的生态平衡,在实际饮食中,人类就特别需要多以各种植物为食并加以珍惜,而相对要少以各种动物为食并加以珍爱;推而广之,面对其它日益减少的诸如清洁淡水、新鲜空气、稀缺矿物等生命,又何尝不需要去珍惜与珍爱呢?”既然人类自古就注定为一种“杂食动物”,那么,自然也就暗示着人类食用“荤食”一定有其潜在的道理:“作为源于动物的荤食,与大多数源于植物的素食相比,首先具有更多更全面与人类相关组织所包含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其次具有更多与人类相关组织所包含结构相似的脂肪,而且具有更全面与人类相关组织所包含结构相似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具有植物完全缺乏而与人类相关组织所包含结构相似的胆固醇(人体细胞的一种成分及人体内激素制造的一种原料)。”当然,与此同时,也应该清楚源于动物荤食的不足:“与大多数源于植物的素食相比,首先,所包含的蛋白质结构紧密而难于在体内消化进而导致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其次,所包含的脂肪常为饱和性脂肪且数量较大而易于造成在体内堆积致病;而且,所包含的某些维生素或者矿物质有时过于丰富而易于造成从体内流失浪费;此外,所包含的胆固醇比例通常较高而易于造成在体内堆积致病;最后,由于完全缺乏膳食纤维而不利于肠道蠕动且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便秘。”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人类而言,或许,源于动物的“荤食”还是应该尽量少吃为好,但是,对于两类人群来说,可能还会存在一些不同要求:“对于一直处于青春成长期前的孩子和少年,基于身体各组织机体的快速发育与成长而需要尽量补充较全面及较充实的营养,或许在此时,源于动物的“荤食”不能完全不吃甚至可能还需要适量吃;而对于处于老年期的爷爷奶奶,基于身体各组织功能的逐步退化与衰老而需要尽量限制吸收过多的营养,或许在此刻,源于动物的“荤食”最少量吃甚至可能还一点不吃(精神舒适、心态轻松、气血畅通或许更重要)。”仔细揣摩,其实,严格意义上的“素食动物”(或者“肉食动物”)并不存在,因为任何“素食动物”的传承都离不开最初源于动物母体乃至自身的营养需求,而且,当这些动物处在自强不息或者冬眠的过程中,或许,有时也完全可以通过身体内所存在的组织提供营养,例如,动物运动时也会以身体内的脂肪组织(或者细胞老化代谢后残留的有用物质)为营养而适当消耗自身所储备的脂肪。仔细观察,其实,人类食用的“荤食”更多来源于家养或者圈养的“素食动物”,或者说,大部分是“草食动物”,或许,这也算是人类的聪明之举,因为这些“素食动物”的成长在本质上也主要依赖于植物或者源于植物的食品,相对来讲,更绿色更安全。虽然一下描述了这么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关人类“素食”和“荤食”的选择,可能有时还需要特别考虑每种人所处的地域、家庭状况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毕竟,很多事都不可一概而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去传统不同,当今的“植物”或者“动物”中似乎更多注入了“科技”元素,如“转基因”,又如“激素”,再如“抗生素”等等,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同时对某些生物起到抑制生长、消灭虫害、促进发育、抵抗疾病的作用,然而,人类也属于生物的一种,这些存有争议的“科技”因素是否也会通过“素食”或者“荤食”进入人体(不只是通过消化系统引入,还可能通过毛孔进入、皮肤渗入、唾液溶入、伤口染入、气体呼入、血液流入),从而影响到人类正常自然的发育、成长与繁衍,“人命岂如儿戏”,还确实有待更深入、更严肃及更科学的考证与探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7766-821288.html

上一篇:让我们一起聊聊生活(连载之八)
下一篇:节日抒怀
收藏 IP: 218.246.123.*|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