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心脏日:如何维护心健康?
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
今年9月30日是第12个世界心脏日
其主题是“世界同心,全家一心”
(One World, One Home, One Heart)
胡春松 吴清华 胡大一
引言:今年世界心脏日主题活动旨在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家庭成员的心脏健康,并在家庭中倡导有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担任世界心脏日中国区执行主席的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胡大一教授。这里,让胡春松博士和导师吴清华教授以及胡大一主任委员共同与您“谈谈心”。
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心脏联盟设立“世界心脏日”旨在唤起人们提高对心血管病(包括中风)及其危险因素(例如:缺乏运动、吸烟等)的认识。同时,作为“零级预防”的手段,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宣教活动,激励人们把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积极的主动行动,从运动开始,逐步开展控制心脏病危险因素的行动。无论性别、年龄、民族、国籍,人人都可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心血管病也是世界最大杀手,每年夺走1730万人的生命。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高达2.3亿,其中高血压2亿人,脑卒中至少700万人,心肌梗死200万人,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占总死亡人数的40%,几乎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已成为对我国中老年人危害最大的疾病,而冠心病是其中的罪魁之一。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和血糖升高,吸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超重、肥胖以及缺乏运动。
如何维护心健康?这里,我们告诉您要有“七个一”:
1 实践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胡氏健康生活方式(E(e)SEED-BasED)。
详见:《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年)。它包含环境(E)-睡眠(S)
-情绪(E)-运动(E)-饮食(D)等健康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危险因素。有好“种子(SEED)”才会有好身体。胡氏健康生活方式被称为慢病的“中国疫苗”或人类健康守护神(H.H.H)。
2 掌握一种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策略:RT-ABCDEF策略。
RT-ABCDEF策略不仅是医学的,也是现代管理学的(可以提高临床效率)。简言之,就是:F(长期随访);E(定期检查);D(控制原发病和危险因素或诱因);C(改变不良生活方式);B(生物学风险,包括生理生化指标等控制);A(对抗性治疗)。
3 了解一种“三重杀手”综合症:OOH综合症(当然,也包括NOOH综合症)。
OOH综合症是由胡春松大夫和胡大一教授发现并命名的。它是一种组合杀手,由肥胖(Obesity),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高血压(Hypertension)构成,白天是“有形无声”的杀手,夜晚是“有形有声”的杀手。它发生糖尿病或代谢综合症、心衰、心律失常、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的风险较高。由于当前全球肥胖的流行,OOH综合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重要意义。
4 熟悉一条慢病链:CDC链。
CDC链是由胡春松博士在导师以及指导小组教授指导下发现并提出的。具体来说,CDC链是指心血管病(CV)、糖尿病(Diabetes,包括T2DM、T1DM)和癌症(Cancer)三种主要非传染性慢病(NCDs)构成,包括主链(B型)和支链(A型)。目前已找到其充分证据并阐述机理。告诉您吧,都是自己的“坏种子”惹的祸,当然,“坏土壤”也是个问题。
5 阅读一篇关于高血压的重要文献:高血压治疗的七大原则。
高血压治疗的七大原则(SeCP,简称“高-刘氏”原则)是胡春松大夫在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高润霖院士和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刘力生教授指导下提出的。目前,我国高血压治疗存在“全原则” 、“无原则”或“部分原则”三大特点,这是我国高血压“三率”尤其是控制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6 学会一种阶梯和综合调脂方案:包括S方案和R方案
阶梯和综合调脂方案(包括S方案和R方案)是由胡春松大夫、魏云峰教授和胡大一教授总结、提出的。调脂治疗有利于冠心病预防。当然,还要掌握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三个ABCDE。
7 记住一句医学至理名言:“早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对于心血管病而言,早预防是最科学、最合理、最简单的治疗。一句话,早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对于每个人而言,不仅要分别强调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和零级预防,更要强调综合的“210”级预防,它是每个人从生到卒的策略。
以上您都知道了?OK,您可以做半个心血管医生;您和家人的心可以OK;如果人人都知道了,我们的世界可以OK。
平和的心态,和平的世界;人人都健康,家家都幸福。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最后,祝福大家中秋、国庆“双节”快乐!
注:本文入选《青春私语》(待出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