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暑假已经过去一半了。
谈到心情,是幸福,是惆怅,是充实,是冷静?也许都有吧。
暑假是“幸福”的,因为时间安排相对灵活一些,去不去学校都没关系,也不会有太多的打扰。
暑假是充实的,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做,能做一点算一点。
然而,我也感叹时间的流逝,对开学后要面对的“冲击”(各种要做的事情)感到压力。于是,只能利用暑假时间,多做一些工作上的事。
(一)工作
暑假还没有开始,我就去外地招生。在那儿,每天都很忙。
等回到上海,暑假已经开始一阵子了。系楼走廊里走动的研究生少了很多,也安静了一些。当然,也不乏有研究生照常做实验。
以往,从外地招生回到上海,总会睡两天的觉。这次,我回到上海,看了两天的报纸,作息还是正常的。
不久之后,学校里总有各种零零碎碎的事情。比如在电脑前做文案处理,开会,到本部处理招生后续工作,接待中学生研学团等等。几乎每天都有事情忙着。
而且,这种事情是无穷无尽的,成系列的。
想着暑假打扰少、开学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我在暑假里只能加把劲,多做一些事情。
(二)遗忘
暑假里,发现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美好的东西。但“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
记者李海鹏曾写过一篇非虚构报道《满语消失的最后一瞬》,记载了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三家子屯满语的消失。故事的一个关键词是“遗忘”——时代在发展,能说满语的人越来越少。
暑假里,当我打开家里的碟片盒子,拿出去年看过的碟片《三千年前的渴望》,我只记得这个片子像“阿拉丁神灯”那样,却记不清里面具体的故事,更记不清细节。
而打开“千聊”APP,找到以前听过的非虚构写作网课、评论写作网课,感到也有一些生疏。
看书也是这样,以前看的书,也有一些忘记了。于是,需要重新打开这书,重新去看。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关于如何作报告的书。书中说,人们在听你讲话后的数分钟内,就会忘记你讲过的内容的95%。
于是,我感叹于这种“遗忘”。那怎么办呢?有的时候,只能“随他去”;而有的时候,需要快速地“复习”个别书籍;也有的时候,慢慢地重新品味看过的几本书。
我还坐在电脑前面,打来一个记录最近几年工作成绩的文档,静静地去思考和回顾……
(三)仪式感
暑假里,我有一种“仪式感”。
有事没事,我都会到学校,在工作的环境中,追求一种工作的感觉。
有时候,在学校里待了几个小时,实在工作不进了,我就到附近商厦的茶馆,在包房里一边喝茶,一边静静地再工作三个小时,主要是打电脑。
早上,有时候我会一边用汽车的音响放着网课,一边开车,慢慢地在附近的街区去逛,甚至停在无人的路边,听着网课的内容。
我还会在送小孩去虹口区上补习班之后,开车逛逛周围的街道,看看社区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还到附近的杨浦区、宝山区,看看周围的情形,尤其是由老厂房改造成的创智园。
这是我和社会接触的一种方式,也是“二合一”的——一边用汽车音响听着网课,一边看看社会是怎么样子。
这和“遗忘”相对应,是一种“重温”。在“重温”中,发现社会的改变。在“重温”中,更加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四)疲惫
平时工作很有规律,不觉得特别疲惫。
而到了暑假,生活节奏和平时不一样,会有些疲惫。
早上还是早起的。但是早起后,感到还需要“补觉”。
中午也是午休的,但到了下午四点,会有种“学不下去了”“坐不住”的疲惫感。
在家里,坐在沙发上看DVD,不知是因为坐姿不对或者吹空调的缘故,过了几个小时,总会感到疲惫,于是在沙发上睡着了。
想起去年我去江苏我爸爸妈妈家,到了那里之后,也是在床上睡了好久,每天都要在白天多休息一下。
也许,这是生活的节奏变化导致的。也许,这是平时工作太累导致的。
(五)再启航
我有N张纸头,放在口袋里,记录着要做的事情。有的事情,是“欠债”。
比如:有一学术同行组织人马,做了研究生学术技能方面的慕课。他邀请我也来加入,录上一两节课。
上学期他跟我讲了以后,我始终抽不出时间(平时各种杂事缠身)。暑假,我终于抽出时间来整理PPT,并在近期会去录音棚。
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
以前,曾有几次,别人拉我参加调研项目或者申报学会的课题,我把相关的获奖和发表文章记录发过去,就可以了。获批后,也有的人对我说,这有啥用,自己也不是牵头人或者“第一作者”。然而,我始终认为,反正我也没时间做“大事”,成人之美也是不错的。我可不那么“贪”。
我努力地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一步一个脚印。我获批了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第六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三等奖、上海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一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最近,我的一本关于读研的书即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些,在我的眼里是有价值的。人要积累,才能有获得。不能只想着获得,而不愿意去积累。
结束完外地招生,我同样“再启航”。接待中学生研学团,做好梳理总结工作,接下去还要接待新生……
在新的学期到来之前,我要对工作和人生再进行一番梳理。在炎热的夏天,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