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研究生导师的“难言之隐”【已发表】 精选

已有 47191 次阅读 2018-5-26 09:01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timg (1).jpg

[笔者按:网上将研究生导师群体妖魔化,对读研也有诸多误解。其实,读研并非你用学费去交换一张文凭。导师自始至终,都有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本文(作者为本人——马臻)反映了研究生导师的心声(焦虑),并向研究生们呼吁——认真读研、顺利毕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好好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本文由《大学生》杂志2018年第6期刊登。]

在课题组研究生的眼中,我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催学生做实验、写论文,不让学生外出实习、复习出国英语。有时我还会在晚上临时召集研究生开“集体反思会”。我经常对学生说,理解站在你们面前这个“高级动物”的焦虑,将有助于你们和老师步调一致,顺利完成学业!

焦虑研究生三心二意

我最怕遇到这样的研究生:刚进校时习惯于像本科生那样上课、参加社团活动;开展科研之后经常请假,晚上和周末不来实验室;不会做实验,不会写论文,两手一摊把皮球踢给导师;一旦发表“够毕业”的期刊论文,就提出外出实习,不及时写毕业论文……

要知道,如今严峻的现实是:研究生9月进校,第一学年要上课,第三学年要找工作,4月初就要交毕业论文。在两年半时间内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还要发出符合毕业要求的SCI论文,写出毕业论文,并找到好工作,时间是非常紧张的。近几年,我们系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毕不了业或者拿不到学位证。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能不焦虑吗?

也许有人会说:“学生毕不了业是学生的事情,不需要导师负责。他们吃到苦头,自然会长记性。”但其实,带研究生并不像带本科教学实验,学生过来做实验,老师就挣到了“工分”,无论学生做得怎样,老师都不用负责的。至少我作为一名导师,有巨大的责任感,希望研究生能有正常的学业进展。我不希望他们平时不努力,到毕业前夕两手一摊或者威胁跳楼,也不希望他们毕业时因为没有发出SCI论文而没有学位证,导致找到的工作也“黄”了。

另一方面,由于招生名额紧张、课题组人手有限,我希望招的研究生有用,而不是去做和课题组整体任务(科研)无关的事情。招了一个学生过来,他一会儿提出外出实习,一会儿说要复习雅思,科研进展也不理想,我能高兴吗?就好比你在银行工作,你对经理说想出国深造,想利用上班时间复习托福、GRE,经理会答应吗?

焦虑拿不到科研项目

我不喜欢研究生干和学业无关的事,还在于导师有巨大的生存压力。

研究生不会带着科研经费进课题组,用自己的钱做科研。学校也不会给导师提供配套经费。相反,导师需要给研究生提供做科研所需的场地、仪器、试剂、耗材、测试费,还要给研究生发科研补助(哪怕研一学生还在上课、研三学生忙于找工作),向学校交博士生培养费,甚至给研究生发论文奖励。

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刚进校的教师有启动经费,但启动经费有限,往往很快就花完了。为了让课题组正常运转下去,老师就得不停地申请科研项目。即便是老教师也得申请,否则就只能教课、做行政工作,没钱做实验了。

申请科研项目很辛苦,竞争也非常激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命中率只有20%~25%。为此,我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在寒假里每天七八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构思项目申请书,写得“简直快吐了”。

但问题是,项目评审人不但要看项目申请书写得好不好,还要看这个课题组有没有好的资质和成果记录。因此,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也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我需要带领研究生不断地做实验、出结果、发论文。即使申请到了某个科研项目,也不能停歇,因为项目需要成功地结题,老师也需要新的科研成果来申请下一个项目。

前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只有15%能用来给学生发科研补助,即一个资助额度80万元的项目,只有12万元能发给研究生,这只能维持课题组6名研究生一年半的“生计”。捉襟见肘时,我甚至瞒着妻子,拿出部分工资和年终奖发给学生。有时,我还得不畏旅途劳顿,外出参加评审、作讲座,把挣来的钱发给学生。

老师的生存压力还在于,系里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考核,并把计算出来的“工分”和排名告知每一位老师。无形中,老师在系里的“地位”和拿到多少科研经费、发表多少论文密切相关。在我们系里,有些老师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研究生努力做实验,论文源源不断出来,项目经费根本不愁。

面对这样的生存压力和同事之间的比较,我再看到自己的学生把做科研当儿戏,你说我急不急?

焦虑自己事情多、时间紧

不明真相的人总以为老师每星期上两三门课很轻松。但其实,老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往往早上一打开电脑,就收到好几个电子邮件——学术期刊编辑邀请审稿,系领导催着整理文书,学生发过来论文稿,系办工作人员让填写各种表格……还要上课、备课、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写论文、参加各种会议、做各种杂事……

就以一个典型的工作日为例,2016年2月26日,我从早到晚依次做了几件事:1)审一篇《催化学报》稿;2)改小林的硕士论文;3)与小王讨论;4)修改一篇《科技导报》稿件;5)改小崔的硕士论文;6)审另外一篇《催化学报》稿;7)备课。干每一件事,都必须开足马力,才不会耽误下一项内容。很多时候,我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干完活,人已经精疲力竭。

要上好一门课,也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刚开始上一门课,需要看十多本通用教材和参考书,设计全套课件(PPT),汇编辅助学习资料,还得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备课的时间往往几倍于上课的时间。最忙的时候,我一个学期上三门课,中午下了课,在办公室啃个馒头就继续备课。

工作已经够忙的了,家庭、生活上的事情就更使人焦虑了。周一到周五,我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在接送小孩、上下班上。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我经常是下午把小孩送回家,又开车去学校赶工。周末,我把小孩送进英语班、跳舞班之后,就坐在培训机构的门口读书看报。许多周末,我开车送妻女去岳母家,再开车回办公室加班,直到她们吃过晚饭再去接她们回家。

我只是个凡人,生活中已自顾不暇。如果学生平时不努力,该交实验报告却不及时交给我,该写论文却不写,到递交毕业论文的截止日期前几天突然塞过来一篇不堪卒读的毕业论文,我能不抓狂吗?

我只希望学生能认真读研、顺利毕业

“我不是‘周扒皮’。我既不强求你留下来跟我读博士,也不指望靠你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读研究生就要像读研究生的样子!”在一次研究生新生和导师见面会上,我发出一声呐喊。

这些话既隐晦地透露出我的焦虑,又宣示了理念——我就是希望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心无旁骛地完成课程学习、文献调研、做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简而言之,就是“认真读研,顺利毕业”。

为此,我做了“恶人”。有学生提出每星期抽3~4天外出实习,我断然拒绝。有个两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想在进校后的第一年复习托福、GRE,我也不答应,我让她先把课上好,把实验做好。我还要求研究生未雨绸缪,在毕业前一年半就开始写毕业论文。对此,他们一度很不理解,觉得我太严格了。但其实,我这么要求学生,是在内外局势都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优解”。

确保他们能顺利毕业之后,我才准许他们在研二升研三的暑假参加实习,读研三时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找工作、见习。而他们的一些同学在交毕业论文前夕挑灯夜战,有些人还因为发不出论文、论文盲审没有通过而毕不了业。

2011年至今,我独立指导博士生6名、硕士生7名,和别的老师联合指导博士生2名。我指导的研究生共1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想进高校的,博士毕业后直接进了上海高校当讲师。想出国的,在我的力荐下去了世界前十几名的大学。想去企业的,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上市集团公司和家喻户晓的外资企业。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有了一种宽慰感。但很快,新一轮的焦虑和奋斗又开始了…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115800.html

上一篇:研究生师生矛盾及化解对策【已发表】
下一篇:理解导师,认真读研【已发表】
收藏 IP: 202.120.234.*| 热度|

69 王德华 刘洋 熊建华 法文哲 李明阳 李东风 秦承志 冯大诚 李亚峰 汪啸 金义光 王福涛 杨正瓴 韩玉芬 王从彦 黄仁勇 程强 黄旭 赵永宏 郭战胜 雷宏江 彭真明 蒋永华 李毅伟 李斌 徐树良 黄永义 章忠志 彭友松 邹勇 王启云 刘立 孙志鸿 杜培鑫 马浩 黄岚 李坤 曹俊兴 肖勇 刘铁 张成岗 曾令玮 孙颉 吴桂生 徐世文 石磊 刘安金 刘博 张坤 邴铁军 张文军 原梅妮 陈智文 杨林 王林平 杨博 郭新磊 章雨旭 杜彦君 刘振斌 刘世民 信忠保 王述潮 李庆祥 陶涛 褚昭明 zjzhaokeqin jinchengfeiwu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