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由我所写,由《科技导报》“科技职场”刊登,2016年第9期。本文不仅列举了我在“科技职场”履行导师职责的实例,也反映了研究生作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三个通病。如能改进,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化和职业发展。这篇文章总的提倡是:be professional,无论是做事还是思考问题;be responsible;不要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认为自己想要什么,这个世界就得给自己什么。而要从更大的“范围”去思考问题。]
在课题组,我不仅仅指导研究生做科研,还针对学生在遇事时流露出的倾向,点出他们思考问题的误区、盲区,促使他们从“学生”向“职业人士”转变。以下我举几个例子。
1. 不要用情感诉求代替理性判断
一位博士生读研三上学期时,我见他科研工作不完整,也没开始写博士论文,写作能力也不理想,便向他指出问题,提醒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可能要延期毕业。他给我写了封电子邮件,没有从学术角度论证自己达到了毕业要求,也没有针对我的顾虑提出改进方案,而是说:“你可以问问其他组员,我有没有工作不努力?我有没有不乐意助人?”又说:“爹妈年事已高,他们希望我按时毕业。如果他们不幸福,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过了一阵,他写了篇学术论文,我从学术角度指出论文的问题,论证该论文只适合发表在影响因子2-3的材料化学期刊,但他苦苦相劝:“我为了这篇论文付出了很多,做实验很辛苦的。并且我想进高校当讲师,没有高档次论文不行。别人不也是‘从高到低’投稿的吗?不试试,怎么知道投不中?”我被迫就范,按他心意把论文先后投给3个刊物,论文都被编辑直接“枪毙”了。
遇到上述事情后,我对学生说,不要用情感诉求代替理性判断。职场是现实的,不是你有苦衷,或者你付出了,你就该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比如一位大学生在应聘时和一位HR讨价还价:“你看上海的物价那么高,我要交房租,要交水电费、电话费,还要谈朋友。每个月工资5000元,你让我怎么活?”HR回答:“每个月需要多少钱才能活,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如果你要求每个月拿8000元工资,那么你应该论述你为什么值8000元,你能为公司实现多大的价值。”再比如,参加晋升教授答辩时,你说你科研成果少,是因为你“上有老、下有小”,这有用吗?你说你当初回国时把自己“贱卖”了,只得了副教授职称,回来后重新搭装置、招研究生很辛苦的,这样的说辞有用吗?评审者只问你入职后到底做了什么,取得哪些成果,是否比其他候选人明显优秀。你很辛苦,别的候选人就不辛苦吗?
2. 哪怕别人有错,自己也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
一位硕士生进校后,仅仅满足于上课、做志愿者。我多次找她谈话,促使她在科研上步入正轨。她写出一篇论文后,在科研上有所懈怠,实验进度缓慢。我不愿等到最后出现危机了才责怪她,而是一看到“苗头”就告诫她:“如果你已经投的那篇论文发不出来,而新的实验工作量不够,你有可能毕不了业,希望你再努力一点。”她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我毕不了业,我相信不仅仅是我的错!”
我坦率地对学生说:研究生毕不了业,有种种原因,比如课题难、实验条件差、导师指导无方、投错学术刊物、审稿人没有及时审稿等。你们还会受网上一些舆论的影响,说“毕业要求发表一篇SCI论文是不合理的”、“做科研不仅仅是发表论文”,甚至抱着“法不责众”的幻想说“班级里很多同学也没有发出论文”。但如果把这些说辞作为“挡箭牌”而不努力的话,吃亏的还是自己。如果一个学生毕不了业,对自己是100%的影响。
2015年第9期《青年文摘•彩版》刊登了生涯规划师古典的一篇文章《别人错了,你也有责任吗》。在一场电视节目中,专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缺乏职业教育、企业用人需求虚高、大学生扩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现场的大学生们释然了:“哦,原来如此,原来这不关我的事!”古典却说:“即使是有人做错,却还是需要你来负责。在今天听完这些社会的不完善以后,你出门还是要面对这一切,找你的工作,过你自己的生活……整个世界都翻船,重要的是先把自己捞出来。”这不是是非不分,也不是委曲求全。而是说,要放弃借口,面对现实,努力进取,为自己的前途负责!在高校评职称也如此,纵然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也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3.从领导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有全局观
国外一位同行给我发电子邮件,让我推荐一位博士生过去先做半年访问学者从事环境催化研究,然后转为博士后。我推荐了别的老师招进来和我合带的一位学生。我自己的学生对此颇有微词,说我嫡庶不分。
[注:即说我连自己的亲学生(嫡)和“别的课题组的学生”(庶)都分不清。他们的意思是:这个机会应该给亲学生,而不是“别的课题组的学生”。遇到这样的事情,以及遇到事情后“颇有微词”都司空见惯。中国禅宗五祖弘忍把衣钵偷偷传给惠能,手下的其他人也群情激奋,甚至有几百人追踪惠能,试图抢夺袈裟。]
我耐心地给学生们解释:一般人只是从自身利益角度看问题,认为“如果你和我关系密切,你就应该把机会给我,否则就表示你和我不亲”。但如果你们将来想成为领导者,就得学会从领导者的角度通盘考虑。
就此事而言,我考虑的是对方导师的需求(招实验技能、英语写作和人品都好的学生完成他的课题)、我的声誉(不能把某方面有欠缺的学生“打闷包”推荐给对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力、毕业论文进展、职业规划)。我和其他老师合带的一个五年制博士生从事相关课题研究,他已经完成博士论文的几章内容,即使出国半年做访问学者都不会影响其正常毕业。并且他能力超群,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而我自己的三年制博士生课题研究尚不完整,英文写作能力欠缺。如果这时让他出国做访问学生,他毕业就会成问题。于是,哪个先“成熟”就先推出哪个,还没有准备好的学生在组里多练一练,这就是“量体裁衣”。
我还告诫学生们不要和别人攀比,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以后才能抓住适合自己的机会。这位三年制博士生在我课题组最后半年时间里做了新的实验(构成了博士论文新的一章内容)、整理好了博士论文。在当年系里应届博士生毕业率不到50%的情况下,他不但顺利毕业,而且是环境工程专业唯一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