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暑期,我为全国工科普物课教学大纲审订会做‘义工’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37)
1954年暑期,高等教育部在大连工学院召开了全国高等工科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会议,对工科几门必修基础课, 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工学,公程画等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审订。 出席会议的代表大都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科院校,各该课程的教师。前来参加物理教学大纲审订的大約有60余名代表,分属30余所工科院校,大多是各校物理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高教部指定上海交大、浙大、清华、哈工大、同济、大工几校物理教研室主任组成领导小组;大工参加领导小组的是王志符教研室主任。高教部对每门课程的领导小组都派有联络员,派来物理课程领导小组的联络员有两位,一位是党员,负责物理领导小组与工作会议总的核心领导之间的联系;另一位沈同志,负责了解各校代表的意见并及时向物理课程领导小组反映。联络员除与领导小组成员接触、参加领导小组会议之外,还要经常去拜访各位代表,听取意见和反映,工作量是很大的,高教部派来同志工作忙不过来。大工范大因教务长是工作会议总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便要我校各有关的教研室派1-2名青年教师协助他们工作;于是王志符主任派我协助沈同志工作。
我参与的工作也是很忙的,除参加分组讨论以及会后走访代表外,也经常列席领导小组会议。会议主要地点和代表住宿地点都在大工西山校舍刚刚新建成的两座学生宿舍,除吃饭、睡觉外,我整天都在西山转;领导小组会议常在晚上开到十一点多钟,待我回到我所住的东山教师宿舍,洗完澡后上床时已过午夜十二点钟。更辛苦的是,回到东山大工教工食堂吃午饭和晚饭时,常常卖饭时间已过,只能买到冷饭和差菜。范教务长为给国家节约,不让参加会议工作的大工教师(除身为代表外)随代表用膳,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我常看到他也在东山食堂吃冷饭和差菜,故我们也没有怨言;当时我们参加会议工作,全是‘义工’性质,毫无报酬,而我们仍是很努力工作。可是,这种‘克己为公’的精神过了两年就失传了,1956年暑期,高等教育部又在我校召开了全国高等工科院校几门基础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彷照1954年教学工作会议的安排,大工各有关的教研室也派出1-2名青年教师协助高教部来人工作,最初也计划是‘义工’性质,不随代表用膳。在这次会议中,大工物理教研室已派我为正式代表,派去做‘义工’的是比我更年青的教师。这批做‘义工’的年青教师,不如我们那批‘克己为公’,他们做了一天后,对吃冷饭和差菜就感到受不了,而大提意见并争取到随代表用膳。
参加1954年教学工作会议,做‘义工’,我也是有所收获的:对工科物理教学大纲有了较深的理解,对全国工科物理教学的情况和各校物理师资队伍有着初步了解,这些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是有帮助的。
1955年初,高教出版社成立了工科物理教材编写组,打算按照刚审订的物理课教学大纲编出教材。王志符教授是编写组成员之一,该年春季开学后他即前往北京参加编写教材。1954年的教学工作会议对促进我国工科物理教学和教材建设起过重要作用。现在,参加1954年的教学工作会议物理课程领导小组的成员中,上海交大殷大钧教授(后去西安交大)、浙大王谟显教授、清华徐亦庄教授、哈工大洪晶教授、同济江之永教授均已谢世。只有大工的王志符教授健在,他已96岁高龄。‘文革’后王志符教授调至云南民族大学任物理系主任。为保存历史记录,博主曾请求王志符教授写了一篇关于1954年的教学工作会议和1955年工科物理教材编写组的回忆录。谨发表如下:
关于物理教材(一)-----大连会议和黄皮书出书经过的点滴回忆
王志符
1952年初,我应聘到大连工学院物理系任教.那时我国高教学习照搬苏联的一套,把原来大学的文,法,理,工,农,医,等一一分开,各成独立专科学院。大连工学院就是从原来的大连大学分出来的,大连大学是在大连解放后党一手创建的一所大学,它的物理系是我国知名光学专家(后来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大珩先生在1948年创建的。我到大连时王先生已调到长春去筹建光机所,大工的物理系要分出去,只留下一部份教师教工科普通物理学课,我也被留下。但我刚到大连,就遇上思想改造运动,全校停课学习。
1952年暑假后开始按苏联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对大一新生开普通物理课。那时解放前出的大学物理学教材如蕯本栋,严济慈等教本都废弃不用。没有教材怎么办,幸好我们教研室有懂俄文的老师,就把苏联大学工科用的<物理学讲义>翻译出来作为教材。当时许多工科院校物理课都遇到同样的教材问题,有的学校向我们借去该讲义译稿印发学生作为教本,有的则自编讲义。例如上海交大、纺织等四校就自编过一套讲义。
1954年暑期,高教部为了加强向苏学习,统一全国教学口径,修订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召开全国高等工业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会议,包括当时作为高工共同必修基础课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工学,公程画等。全国高工这些课程的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来出席会议。高教部长曾昭伦,亲自来大连督阵,还给我们作了报告。物理会上由哈工大洪晶,清华徐亦庄,上海交大殷大钧,同济江之永,浙大王谟显和大工的我组成大会的领导小组。高教部派来物理会上联系的有两位同志,一位姓沈,另一位姓名记不起来了。记得上纺的程守洙那次会没来出席,上纺是汤毓骏来出席的。会上除开审订出全国高工通用的175学时和216学时的两种教学大纲外,经许多代表呼吁(殷大钧,洪晶,和徐亦庄等几位同志呼吁最力,功不可没),全会普遍同意,向高教部建议,组织人力,按照会上定出的教学大纲,编写一部全国通用的物理学教科书。
高教部在1955年2月组成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学编写组,参加编写工作的有浙大王谟显,交大殷大钧,同济江之永,哈工大孙瑞蕃和大工的我共五人。当时清华大学有位苏联专家巴般诺夫在讲普通物理课,全国各高工院校都派骨干物理教师来听课。我们五人1955年3月到清华,也随同听课,参考巴般诺夫的授课讲义编写这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清华物理教研室徐亦庄,夏学江等和各校在清华听课的许多物理教师如南工的恽瑛,马文蔚,大工的金百顺,大连海运的刘定宇等人,都参加过编写工作的讨论,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记得高教部派一位姓沈的同志和汤发宇同志作为联络员,并做一些具体工作,也参加了一些讨论会。
当时我们五人的分工是这样的:殷大钧写力学部份(包括振动学)同时负责对外联络一切事务,孙瑞蕃协助编写;江之永写分子物理和热力学部份;王谟显写电学和磁学部份;我写绪论,波动过程(包括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及原子核物理学部份。各人分头写好后全组讨论修改.最后定稿.在暑假前,第一册的绪论,力学部份和分子物理热力学部份都已分别写好讨论定稿交印,并于1955年 8月由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初版发行。第二册电学和磁学部份也已完稿,并部份通过讨论。我写的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部份初稿也已写好还没来得及讨论,波动和光学部份还没动手。
原定暑假后五人再继续编写讨论,但暑假后孙瑞蕃因奉派赴苏联进修,我因在大工参加肃反审干工作,不能分身,都不能再到清华参加编写讨论,所以我们两人都只算参加了一部份编写工作。剩下的全由他们三人完成,波动和光学部份改由江老执笔,我写的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部份,因基本按历史发展顺序写,要照顾两种不同学时大纲的要求,内容过多,字数大大超标,经讨论交由王谟老全面斧削精简,修改定稿。1956年全书三册都改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发行,用黄色封面,一般称为”黄皮书”,由全国高工院校採用。1956年暑假又召开第二次大连会议,讨论”黄皮书”的使用情况等,记得这次会上纺的程守洙也来参加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0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