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5日,CCTV-10“大家”栏目播出《最后的孤独》(24分钟),介绍动物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佩薰研究员、刘仁俊研究员以及他们带领的团队在白鱀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
http://tv.cntv.cn/video/C14128/5781e3fda45b4e1db34aab84daa013dc
陈佩薰
刘仁俊
2013年4月12日,CCTV-10“大家”栏目播出《最后的微笑》(27分钟),介绍动物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以及他带领的团队在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
http://tv.cntv.cn/video/C14128/d31d22e8834243cb861c4408d9b4ed84
王丁
2007年4月29日,中央电视台10套大型人物访谈节目《大家》(45分钟)播出了《陈佩薰·永远的淇淇》。
陈佩薰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中。1980年1月11日,一头严重受伤幼年雄性白鱀豚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被渔民捕获,第2天被运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取名“淇淇”。当时体长147 cm,体重36.5 kg,年龄估计约2岁。经过陈佩薰研究员及其同事的艰苦努力,“淇淇”半年后得以康复,创造了世界鲸类饲养史上的奇迹。之后“淇淇”一直生活在水生所,成为世界上首次人工饲养的白鱀豚,同时也是饲养时间最长的淡水鲸类动物之一。2002年7月14日, “淇淇”辞世,属高寿自然死亡。水生所科研人员通过对“淇淇”长达 23年的饲养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为保护白鱀豚这一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作出了贡献,使得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处于领先水平。
长江江豚是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实施了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活动,据最新发布的《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剩1000多头,长江干流江豚种群约为500头,鄱阳湖约为450头,洞庭湖约为90头,整体呈加速下降趋势。 1990年,水生生物研究所首次向湖北石首天鹅洲故道引进长江江豚,开展迁地保护研究。2005年7月5日,一头长江江豚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分娩了一头幼豚,这也是全球首例长江江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成功出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研究项目20余年来的进展,已在国际鲸类学界和保护生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1 | 鎬昏:3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6 0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