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风田:菜价上涨10问
菜价不是小事,小小蔬菜联万家,谁都免不了吃菜问题。而近期的菜价猛涨,虽然只是几毛、几块,但因为要天天吃,对低收入者影响不少,对百姓也算切肤之痛。如何稳住菜价,让百姓过个好年,是大事。近年来菜价屡现暴涨暴跌,生产者、消费者两头都叫,如何才能变“两头叫”为“两头笑”?
问题1:今年菜价涨得有点快,其上涨与过去有何不同?
与农产品价格相关的几个部委都发布了相关信息:
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周,28种蔬菜中27种价格上涨,周均价每公斤为4.17元,环比涨4.5%,为连续第十周上涨,累计涨幅55.0%。去年12月份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3.65元/公斤,比11月份涨22.4%,比10月份涨35.4%。
据商务部15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1月7日至1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回升,其中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2%,连续第11周上涨。
统计部门发布的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旬报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下旬,油菜、黄瓜、大白菜、芹菜和西红柿价格分别比11月下旬上涨31.7%、30.0%、21.2%、16.3%和15.3%。个别城市的个别蔬菜价格上涨近170%。国家统计局相关官员解读2012年12月份CPI数据时指出,12月份华北地区菜价上涨最多,平均涨幅达31.3%,个别省份接近40%,有的市县甚至接近70%。
问题2:除了蔬菜,其他农产品,如肉类等消费需求和价格情况怎么样?
今年的农产品虽然是九连增,但农产品的价格也算全线漂红吧。
粮食:自去年8月份以来,原来一直稳定的小麦价格也开始涨,到年末累计上涨15至20%。而鸡肉接连出现恶性事故,速生鸡惊着百姓,其替代品牛、羊肉则变成“牛魔王”和“羊贵妃”。牛肉价格同比大涨36%,羊肉价格同比上涨12.1%,豆类及豆制品价格上涨5.8%,水产品价格上涨5.7%,油脂价格上涨4.2% 。
问题3: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轮菜价上涨。这次是不是比往年同期涨得厉害?是什么因素导致菜价上涨?低温天气?成本上涨?流通环节太多?有哪些因素叠加造成了菜价的上涨?哪个是主要原因?
虽然每年入冬近春菜价都要涨,但今年似乎涨得更猛烈一些,2011年、2009年12月份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环比均上涨22%,而2012年为20.55%。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比过去菜价涨多出20%,所以才有切肤之痛吧。
与过去相比,今天唯一异常的是冷冬。所以应该把20%的上涨归到冷冬。冷冬带来连锁的反应,从生产环节增大了成本,减少的产量,从运输环节增加了难度。其综合影响效应明显。
2012年是近七年来12月气温最低的一年,部分地方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降雪偏多,南方多阴雨寡照天气,气温普遍偏低,对蔬菜生长和运输均不利。叶类菜容易冷死,损耗增大,增加了增温成本,也降低了生长速度,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生长会减慢。 灾害天气频发也增加了运输难度,我国大城市蔬菜自给率很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近郊土地减少,大中城市周边的农业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其周边的菜蓝子不少被种了房子,需要远距离调送。原来就近供应的农产品需要跨区长距离调运,运输半径延长,运输成本上涨。物流成本受汽油与人工成本,也成为食品价格主要成本之一。由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外调蔬菜面临气候变化、路途拥堵等因素影响,会造成大量的损耗。
当然过去影响菜价上涨的因素还继续存在,也是每年逢冬、逢节必涨的原因之一。这些老原因包括:
节日效应。元旦、春节一般是消费旺季,随着春节到来,采摘成本、人工成本等要相应增加,抬高菜价。
整体的成本增加也拉动菜价。国家发改委成本收益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到2011年,蔬菜总成本年均增长18.55%,其中,雇工工价年均上涨14.18%,化肥年均上涨15.21%,机械作业费上涨21.06%。
问题4:菜价接下来的走势。春节也临近了,菜价这段时间有可能回落吗?
未来菜价还会进一步上涨吗?按照商务部发言人的观点是春节前部分蔬菜品种价格仍有上涨可能,但上涨势头已得到控制。随着天气转暖,南方蔬菜大量上市,菜价在2、3月份以后,将出现季节性回落。但他同时指出,不排除局部地区会出现卖菜难。
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一般到春节前会达到高峰,目前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还有上涨的空间。春节过后应该会慢慢回落。这个季节农民也会趁机多赚点。
问题5:这一轮食品价格的持续攀升,对近期CPI会带来多大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1月11日发布信息称,201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8%。12月份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分别比11月份扩大0.7个和0.5个百分点,呈现加快回升态势,这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的。CPI环比总涨幅中近60%来自菜价上涨。
由于CPI构成中食品价格要占1/3比重,所以食品价格已经成为CPI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实这个比例极不合理,应该把房价、学费等都包括进去。食品价格虚高,对农民极不利。
问题6: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10 项降低流通费用的措施,对治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问题能起到多大效果?
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同类指标是8%到10%。物流损耗太大,物流成本抬高菜价。 针对此问题, 国务院近日出台了降低流通费用的10项措施,中特别对农产品流通领域做出规定,如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价格,降低市场收费,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等。这个消息对从事流通运输者是一个好消息。但能否降低菜价也不能肯定,这取决于他们是否让利。
国务院降低流通费用十措施包括:(1)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价格;(2)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3)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和恶意占压供应商货款。制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的法规;(4)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5)加强对公用事业延伸服务的收费监管,尽快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6)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监管;(7)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3年起三年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8)保障必要的流通行业用地,优先保障农产品市场和便民生活服务网点用地。鼓励各地开辟免费使用的早市、晚市、周末市场;(9)规范交通运输领域执法行为;(10)建立健全流通费用调查统计制度。
其实降低流通成本的政策已数十年了,从1995年就开始建设“绿色通道”,不断增加免费通行路段和免费品种。比如去年12月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 “绿色通道”范围,免收相关车辆通行费。但如何让成本不折不扣地执行,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是一个大问题。不少省份在执行起来有各种花样,当然也有政策细节需要界定,比如往返,免费与不免费在一起如何办,城市在不少时点不让物流车进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如果流通费用降下来了,如何让他们给消费者让利?没有相应的机制,消费者估计还是难得红利。
问题7:针对菜价上涨问题,相关部委有哪些政策? 效果如何?
针对目前的价格上涨,各部委已在行动。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为控制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过快上涨,发展改革委正积极研究落实相关减免流通环节费用,降低流通环节成本等措施。一些地方已开始动用价格调节基金,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努力稳定蔬菜价格。
商务部采取三项措施稳定菜价。一是信息引导。通过加强市场监测,传导市场信息,增加有效供给来解决供求矛盾。二是产销衔接。依托“南菜北运”和“西果东送”等流通链条加强产销对接,鼓励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推动各地开辟早市和车载菜市场,扩大本地蔬菜进城直销直供,同时组织跨区调运。这些手段取得了积极成效。三是投放储备。通过调动储备蔬菜,及时投放市场,起到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商务部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减环节、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的目标,构建以农批对接为主渠道、农超对接为发展方向、直供直销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农业部则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运行走势,搞好鲜活农产品生产、市场动态监测,做好预测预警及信息发布,遇有市场异动突发情况,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避免不实信息或过度炒作影响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蔬菜等农产品暴涨暴跌已好几年,多部委参与治理,但还是没能治着。看似很多部门在管,还是没管着。农业部相关负责人概括为“对鲜活及小宗农产品市场关注的人多,关心的人少,评头论足的多,理性分析的少”。为什么关心的人少?以后能否由一部委全部统起来效果会更好?
问题8:流通环节太多、太长。城市都有“农超对接”、还有直接开到社区里的蔬菜直销车这样的服务,如何看这样一些减少中间环节的做法?是不是应该占主导?
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说,前一阵子,他在海南调研时发现,当地的豆角很便宜,在原产地,几乎就是白给的价。运到北京后,每斤1元是批发价,每斤2元是超市价。
我国产销距离太长也是一直难解的问题。蔬菜流通中间环节过多,也是菜价企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诸多流通环节,产销链条过长、层层加价,尤其是“最后一公里”,一般会让菜价“坐上直升机”。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蔬菜要经过菜农、产地收购经纪人、全国或区域流通中心、销往批发市场、超市或社区、消费者这6个环节 ,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将增加5%—10%,加上各种税收和管理费用,流通过长、过多、成本过高 。一种菜从田头到城里,要经过数次转手,而每一次都要抬价10%以上。总体算下来,物流环节会将蔬菜价格提高一倍以上。据了解,胡萝卜新发地1元一斤,到超市要卖到2.5元一斤。
目前我国蔬菜流通环节的“流通暴利”一直没有有效解决,如何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暴利,应该成立菜农间的合作社,与城市的超市对接、农贸市场对接,是增加菜农收益减少损失的主要手段。
目前的“农超”对接难解此问题,因为超市周转周期长、距离远、不新鲜、费用高,难与居民小区的农贸市场竞争,以后应该主推“农农对接”,搞产地品牌,实行每天配送。为有效稳定蔬菜市场供应,平抑菜价,政府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为扩大“蔬菜直供”创造条件。由蔬菜生产企业对社区进行蔬菜直供,可以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损耗与价格。但目前推广社区直供仍存在许多障碍,一是不少社区没有合适的销售场所和车辆停放地,另外少数正在进行的蔬菜直供试点缺乏长期性,建议政府部门重点扶持具备实力的大型合作社、农业种植龙头企业,实现产销对接,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问题9:地方政府的公益性支撑农产品流通体系?
地方政府也没有闲着,一些地方政府在大力对社区菜市场的财政支持,降低交易场地费用。此外还可以推广社区直供等新模式,减少流通环节。也有人城市要多建“蔬菜储备库”,遇到交通不畅时,可以从蔬菜储备库调出蔬菜,避免菜价出现暴涨。问题是蔬菜储备时间短,庞大的成本谁来消解?
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蔬菜供应90%是通过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目前全国的批发市4700多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蔬菜在进入销区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流通环节中,市场管理费和摊位费要占总流通成本的44.75%。如何通过公益性的批发与农贸市场建设来降低费用是一个大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入股、财政贴息、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减免和补贴费用以及土地支持等方式加强公益性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还应该放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减少对农产品市场的多方面限制。当然如果农产品市场的全部建设均由政府来投资也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该在关键点上做投资,比如公共信息平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等。
问题10:如何走出“天一冷菜价就涨”的怪圈?
每到气候变化剧烈时,菜价便跟随大幅上涨,极大地影响民生生活。如何彻底解决该问题?答案是让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农农对接”而不是农超对接。长远来看如果真正解决该问题,还是必须让农民专业协会把整个产业链组织起来。也就是说那些产菜大县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不但要把农民组织起来生产蔬菜,更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到城市的农贸市场去租柜台销售,或者直接配送,实行“农农对接”,让产地的农民专业协会与销地的农贸市场直接对接,既减少了流通环节,又能保证食品安全。产地的农民也因此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消费者需求信息,按单生产。目前从田头到餐桌经过太多流通环节,质量得不到保证,两头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产地的农民不知道销地的需求,产地的价格变化在销地的用户也难得享受。两头都亏损,唯有中间商赚钱。目前整个蔬菜产业链,生产的农民利润不到10%,大头都被农贸市场的小商贩赚走。
重塑蔬菜产业链,实行“农农对接”, 打“产地品牌”,实行每天配送,既能解决目前的价格暴涨暴跌问题,也能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因为知道菜是哪生产的,消费者可以进行监督,比目前从批发市场上买匿名菜要强出不少。国外越是产地具体的菜价格越贵,因为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是最重要的,也能让消费者吃上名优特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