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建实验室尘埃落定,跟学生沟通下草拟了如下研究生培养要点,感觉关键就是导师要理想化、有能力并多付出,学生自由独立些。很多观点看似幼稚,但如果我们怀着育人与享受科研的初心去做,谁能说我们一定会失败?请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国内科研水平突飞猛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相对落后,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其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导师在应对各种竞争压力以及更多名利诱惑时,是摈弃育人的初心随大流,还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可以享受科研乐趣的天空,构建一个耐心宽容的平台,让他们尽量远离跪拜CNS教的功利,并掌握完整的科学方法和构建全面的知识系统,使他们在毕业离开后能够在任何其他平台下都能成为出色独立的科学工作者?我选择后者,这在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氛围中不容易,但我有信心并带着责任心去尝试。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进化基因组学实验室研究生培养要点
1、 研究生做好奇心驱动、基于科学问题的科研:通过导师自己的努力承担实验室初建期的大部分发表压力,让学生尽量将心思放在基于好奇心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历练上;
2、 应用进化生物学r/K选择理论中的K策略到研究生培养上,即培养少量狮子不培养大量的蚂蚁:通过严控实验室内研究生数量以及努力争取各种资源,来增加每个研究生的平均资源量(工资、研究资源、学习资源、导师的关注度等等),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展各自兴趣和挖掘潜力;
3、 学生直呼导师名字,培养大胆的思考者:中国的基础教育以及家庭文化,培养出了太多学习好但胆子小的乖孩子,而在科学难题面前,我们需要胆大面对并主动思考的研究者。实现这一点的第一步,所有实验室成员均直呼龙红岸姓名,这不是国外习惯的生吞活剥,事实证明迈出这简单的一步真的可以锻炼出勇敢的学生,老师这个称号,是靠自己努力挣来让学生放在心里的,而非用来彰显身份,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
4、 授于渔而非鱼:研究生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养成自学基本技能的习惯。问问题是好习惯,但问问题前不经思考或可以自行解决的都去找老师,这样很难锻炼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学生独立学习和老师的手把手传授很多时候是个零和效应,即老师教的越多,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就越弱。信息时代,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独立自主的有心人。导师的角色更应该是传授学习方法和在学生钻牛角尖时及时点拨,并定期谈话,掌握学生心理动向,有走偏及时干预;
5、 研究方向两线并行: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在可行性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按照文献阅读-〉提出假说或科学问题-〉设计并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文章写作的科学方法流程进行,这是第一线;第二线则是由于毕业压力,同时研究实验室现有项目中的已有可预计的科学问题,以免第一线走不通;所有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尽量分得很开,以免利益冲突影响实验室氛围;
6、 研究生作息自由并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文献阅读、思考讨论和练习数据分析技能上:研究生每人配备2-3个本科生研究助理,分担研究生过多的实验任务尤其是重复性的,这也可以让本科生直观地了解科研并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
7、 不让研究生花任何时间来做与研究学习无关的导师私事:2008年,龙红岸刚到美国读博时,有印度同学向其抱怨印度导师把她当保姆使唤,龙红岸很自信的说我们中国导师不这样,然而最近新闻报道的这些无良“导师”,让龙红岸立志要做出改变,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只要他还活跃在教育与科学界,就请大家听其言观其行;
8、 学术与工业界路线并行:尊重学生选择,平时就助其掌握大量生物信息学技能,即使学术路线走不通想就业,也可做到有备无患;
9、 传播正能量,不把负面情绪和观点带给学生。
10年前,一位老教授对我说,东西方的一大差别是文化决定的资源流向,西方倾向从上往下去,东方则是从下往上去,或许在学生培养中,我们也可尝试向前者改变。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公众号(植入广告:该公众号近期会陆续推出组学实验试剂工具制作、四代纳米孔测序流程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