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看到博文《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甘当小白鼠的科学家》(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4385-1010458.html)。突然发现我自己的自我人体试验也可以拿过来吹一吹了。
我自2014年开始研发抗癌药开始,专注于一个在我自己身上试过的小分子药物,在初步的临床前试验中已经明确为具有极佳的抗癌效果的新药。该药物通过注射在我自己身上的试验差不多进行过100次。如果有人熟悉抗癌药物研发过程,大部分人应该觉得我疯了,因为抗癌药物基本都有细胞毒性的,在一个健康人身上试药是不可想象的。
而我所作的自我试验更应该颠覆传统抗癌思路的思路,否则我自己都认为我疯了。
历史上,最有名的自我试验应该是获得2005年诺贝尔奖的BarryMarshall,他通过服用幽门螺杆菌引起自己的胃溃疡来研究幽门螺杆菌治病机理。虽然现在大家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癌,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很容易治愈的。相比于Barry Marshall,我将潜在的抗癌药往自己身体注射就显得是否危险。
当然任何试验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所有的新药开发都要先经过动物试验,然后才能进入人体试验程序。从我自身的角度看,自我试验的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试验者或者研究者有着巨大的热情,但是缺乏有效资源。如果是医药公司,开发新药有巨大的资源可以使用,根本不需要自我试验;如果是知名医生也会有经费等资源投入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试验。相反那些资源贫乏的研究者,比如被经常性称为民科的我,还比如当初还是一个小医生的Barry Marshall都属于这类人物。第二个原因是自我试验者对于试验非常熟悉和了解,并且有极大的信心。正因为自我试验者对或者研发的新药或者研究的事物非常熟悉,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判断自我试验的风险。我相信自我试验者可能是偏执狂,但绝不是傻子和疯子,在人体安全验证的过程中有绝对的安全把握。第三个原因是人体试验更直接,更能方便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药效,但是人体试验的门槛很高,有很严格的伦理要求,相反自我试验并不受伦理约束。
就我自己的自我试验来说,试验的目标并不是单一的,除了验证安全性外,更重要的研究药效。比如第一次尝试自我试验的时候,并没有打算研发癌症新药,而是为了对自己身体的小毛病的治疗。初步的试验不仅证明潜在药物不但是安全的,而且还有些许的治疗,虽然不是癌症方面的治疗。
在我身上的自我试验并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上百次,不但严重了这个潜在药物可以消炎,还可以溶脂。在自己往肚子注射后,发现明显的溶脂作用,突然灵光闪现认为可能能够消融肿瘤。果不其然在随后的动物实验中,发现这个潜在药物具有真实高效的抗癌能力。
虽然自我试验伟大,但是自我试验并不能代替正规的科学实验过程。我的研发过程也是如此,在我身上的自我试验除了为了提供灵感外,还为我提供了安全和药效上的理解与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同样需要按照科学程序进行相关的试验。
以下是我拍摄的自我试验的一些花絮。
https://vimeo.com/185196406
试用抗癌药物去眼袋https://vimeo.com/188968568
在真正进行注射前,其实做了大量皮肤外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