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日,韩春雨的文章发表在影响因子达到43的《自然生物技术》上。该杂志的影响因子甚至高于顶级期刊CNS(《自然》,《科学》和《细胞》,一般的概念,学校老师如果能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这三大神刊上发一篇论文,可以保证评上教授,而如果已经是教授,则在评选院士的时候可以作为最大的加分项)。因此韩春雨的文章立刻被传开,几个跳梁大神逐次出场。
2016年5月9日,印着饶毅烙印的《知识分子》刊出第一批鼓吹文章——韩春雨:“一鸣惊人”的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一流新技术 | 特稿(http://china.caixin.com/2016-05-09/100941160.html)。该文章明确提出饶毅推荐报道的韩春雨为一流原创性技术的发明人。北大教授饶毅因为公开声讨院士评选并拒绝参与院士评选而被广大学者熟知,在向海外推荐屠呦呦青蒿素成果时饶毅也做了一定的工作,特别是屠呦呦获得诺奖后,很多人都知道饶毅做了一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工作。因此饶毅这次大力推荐韩春雨的研究为“创世”之作,就很容易被媒体放大,在后者的推波助澜下,韩春雨做出了诺奖级别的成果,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诺奖候选人。
紧接着,5月12日,饶毅的好伙伴邵峰院士更是赞赏和肯定了韩春雨的研究是重大原创性研究,在《知识分子》上发文继续吹捧韩春雨: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http://china.caixin.com/2016-05-12/100942519.html)。至此对于韩春雨的造神运动拉开了大幕。
一般来说,任何研究都是有思想来源的,研究者的创造性如何要取决于他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的区别。饶毅和邵峰院士肯定没有仔细研究韩春雨的文章,并且非常不职业的做出吹捧之举。如果韩春雨是一捆稻草,那么饶毅和邵峰院士就是煽风点火之人。
在韩春雨的论文发表后不久,马上有人就检索到前人的研究。原来Van Der Dost研究小组早在2014年就在《自然》杂志发表了相类似的基因编辑技术,并且在这之前已经申请了专利。反观韩春雨的研究,是在Van Der Dost的研究启发和覆盖下做出的。言外之意,韩春雨在受到Van Der Dost的研究启示下,找了一个新细菌的AGO酶,按照相同的思路来做出的基因编辑结果。这么看韩春雨完全是跟风性研究。唯一不同的是,韩春雨声称他的基因编辑温度是37度作出的。很多人以为这个温度的区别是韩春雨的创造。
因为我(刘学武)在企业做研究,所以比较重视专利。我把Van Der Dost的专利仔细的看了一遍,发现Van Der Dost早就在专利中提到并在37度实施了试验,韩春雨根本不是第一个提37度的人。所以我分别在5月13日和5月28日于科学网上发表看法:韩春雨的研究没有大的突破性,也就是原创性不足,根本达不到诺奖级别。在韩春雨的造神运动中,我应该是第一人指出他的研究没有原创性。
其后,我又专门发表博客文章解释为什么韩春雨的研究没有原创性:对原创性研究还是跟进性研究如何判断?以韩春雨NgAgo研究分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3543-989805.html)。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于5月19日在微博发表看法,也指出韩春雨的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研究,只是跟风性研究。显然作为晚辈的颜宁比老油条教授如饶毅和邵峰更加职业和专业。
现在说一说为什么基因编辑技术很重要。从达尔文、孟德尔,薛定谔,沃森和克里克等大师的一再嘱托下,现代分子生物学已经认定基因是人体的蓝图,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基因层面找到问题关键。我的个人看法是,基因编辑没有什么用,基因和人体的设计图一样,人的疾病也许不再设计图上出的问题,也许是在制造过程中出了问题。但是我的看法不重要,科学共同体(这听起来像关利益集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越深奥的技术越容易拿资助,不重要的研究也要把它变成重要的,才能让广大科学共同体拿到更多基金等资助。在分子生物学大行其道的当今,基因编辑已经被认为是解决人类疾病的终极办法。在学术期刊上,你的论文如果没有基因层面的研究,你都觉得不够高大上。大部分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都认为基因编辑技术至关重要。前有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吸引无数目光,后有韩春雨的诺奖级别的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后来居上(韩春雨的文章声称其基因编辑效果比CRISPR系统还要好),所以韩春雨的研究在饶毅邵峰等人的鼓吹下成为中国媒体眼中的诺奖级别的研究。
吃瓜群众在为中国科技不出成绩的担忧下,纷纷对韩春雨歌功颂德,期望更多的韩春雨出现。但是科学就是科学,科学世界也充斥着好事分子,作为无神论的倡导者科学同行突然发现韩春雨的造神有点过火,风向慢慢的有了转变。若干好事者尝试验证一下韩春雨的试验,突然发现不能重复,而且不能重复的越来越多。突然一天引起了大坏蛋方舟子的注意。
6月30 日,方舟子发文质疑韩春雨论文的重复性问题:“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方舟子自古以来以打假斗士著称,韩春雨的试验不能重复的现象经过他的转述与整理,引起极大震动,至此韩春雨事件就演变成了:研究成果能否重复问题和韩春雨是否造假问题。
大众对于此问题分为多派:一派群众仍相信韩春雨的重大原创性研究,不能重复只是暂时的,给予足够时间终会被证明的;另一派人群众不相信韩春雨,基本肯定韩春雨的研究结果是不真实的,没有科学意义,这一派人有一部分认为韩春雨造假,而另一部分认为韩春雨的试验出现假阳性,不是人为造假。两派群众互有攻击,上演了人身攻击,诅咒威胁等针锋相对的斗争。
随着越来越多的试验组不能重复韩春雨的试验结果,加上韩春雨一方的无力辩护,越来越多的学者不相信韩春雨,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组声明韩春雨试验的不可重复。而韩春雨一方辩护中提到一些试验小组能够重复,不过都是匿名的,而且越来越少。
7月21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发表声明,称能在基因组水平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编辑,虽然效率较低。投机分子仇子龙的声明是明哲保身,其发表的结论可以说是搅屎棍型结论,进可攻退可守,消费了韩春雨,但是还不会为韩春雨背黑锅。
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回应人民日报驻英国记者表示,“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一个月之后又一个月,也没见河北科技大学公开对韩春雨研究调查结论,吃瓜群众才知道上了当。除了几个老顽固还在维护韩春雨,并为韩春雨的升官发财而欢呼外,一部分好事者已经肯定韩春雨造假了,大部分吃瓜群众已经差不多忘了韩春雨。按照自由心证,韩春雨不能提供证据支持他的研究,并混淆视听地回复质疑,一个有专业素养的科技工作者既可以判断,韩春雨造假了。
所谓自由心证是一个法律名词,指法官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经验和逻辑对案件作出的裁决。在美国有陪审团的普通法系指陪审团依据自身的经验和逻辑对案件作出的判断;而在大陆法系是指给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为很多案件均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被告是违法的,但是有很多旁证。很多人都自以为是的声称,没有韩春雨造假的直接证据,所以不能说韩春雨造假,否则就是人身攻击。而按照自由心证的原则,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是有大量的旁证,比如没有人能重复试验,那就说明这个试验不可靠,韩现在还在说自己能重复,那必然是造假。还比如,韩春雨说自己登录了太阳,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韩春雨造假,但是吃瓜群众依据经验和逻辑就可以判断韩春雨不可能登录太阳。
突然在10月11日,鉴于韩春雨接受科技日报的采访,声称不能重复的研究小组都是匿名的后,13位科学家实名呼吁调查韩春雨:为中国学界名声(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41143)。这说明在糟糕的科学环境下,也有有正义之士。
10月12日作为韩春雨造神运动的始作俑者, 饶毅、邵峰就韩春雨研究致信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始末(http://china.caixin.com/2016-10-12/100995781.html)。该报道的目的是把饶毅和邵峰从虚假造神运动的泥潭中摘清。从5月饶毅等人开始吹捧(为什么说吹捧?因为把韩春雨跟风型研究吹捧为原创性研究)到10份饶毅等人才开始发声,就如同护犊子的糊涂家长,之前竭力维护自己孩子,待大家都已经忍无可忍时,才开始自我批评,实质上属于狡辩。其中5个月内我们只看到韩春雨升官发财,严重损毁中国科学界声誉。
作为自始至终的冷眼旁观者,我预测未来韩春雨走向无外乎按照如下场景展开:
1、迫不得已,河北科技大学启动内部调查,结论如搅屎棍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的结论,即韩春雨的试验没有造假,其技术的基因编辑技术确实不强,但是可以达到5%,其试验之所以出现较CRISPR技术还高的效率,是因为一部分假阳性。最后不了了之。
2、《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声明,鉴于韩春雨试验无法重复,且有假阳性的证据,故撤稿。
3、饶毅和邵峰等人(属于被打脸的人)继续兴风作浪,需要大家遵守科学规范,承认中国科技落后的现实,但是也要给予科技人员试错的机会。
4、韩春雨已获得的基金,职称到此为止,其他承诺予以停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