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该申请拟合成和制备酞菁纳米晶,并与给体材料P3HT复合作为太阳电池活性层中的给体、PCBM为受体来制备聚合物太阳电池,期望利用酞菁纳米晶来提高复合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同时酞菁纳米晶的引入还有利于活性层在400-800纳米范围吸收太阳光,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整体来看该工作的难点在与酞菁纳米晶的制备,特别是纳米晶尺寸的控制,由于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活性层通常在100-200纳米厚度的范围内,太大的纳米晶将不利于形成均匀的活性层膜,申请者在申请书中说,性质纳米晶的尺寸在1微米之内,考虑到活性层的厚度,这个尺寸范围是否太大?整体来看,该项目立意新颖,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内容和总体研究方案尚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条件和人员队伍有待加强,建议给予资助。
<2> 项目以金属酞菁纳米晶与聚噻吩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构筑有机太阳能电池有序体异质结薄膜,即金属-甲基间的相互作用诱导有序酞菁pi-pi堆积,调节载流子平衡迁移,研究聚集形貌,相分离与光电性能的关系。最终实现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材料设计、超分子聚集体的构筑方面具有新意与创新性,研究目标以及科学问题明确,研究内容具体详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且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建议优先资助。
<3> 四甲基取代金属酞菁的合成、纯化及其薄膜光电性能的研究是一个很老的课题,不具有新意。金属酞菁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比较有新意,但与申请者的题目“酞菁/聚噻吩复合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较为牵强,实际上,酞菁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也不高。建议申请者进一步调研,深化这一课题的新意,暂不资助。
评委的意见差别也太大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