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月11日我们大学同班同学在南昌举行第七次聚会。这次聚会和以往任何一次聚会意义有所不同。因为,我们1970年7月份大学毕业分配是在江西省弋阳县进行,同学们从哪儿走向各自工作岗位。所以,我们将这次聚会主题定为“40年后重返江西”。由于我的时间安排问题没有能够全程参加这次聚会,尤其是回到阔别40年的当年“对口劳动实习”地弋阳,深感遗憾,但作为江西籍同学我专程去南昌宴请同学,并在南昌呆了一天后返回武汉,其他同学次日离开南昌前往弋阳,开始怀旧之行。我们大学五年期间有四年处在文化大革命中,1969年当时国家第二号人物“林副主席”发布第一号战备(手)令,要求首都疏散部分人员到外地。当年北京的各个大学剩下1969届和1970届的学生全部属于“疏散”人员之列。我们班和1969届一个班一起被疏散到江西弋阳一个地球物理勘探队(705队),具体任务称为“对口实习劳动”,在哪里度过了整整一年光阴,直至毕业。
按照当下年轻人的看法,我们这些生于上世纪40后的人和他们之间在理想和信念方面存在差异,这也许是事实。当下年轻人强调个性,以我为中心,他们中的一些人很难正确对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社会现实。他们不太理解我们那一代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强烈的责任感。我曾经在博文“我可敬的大学同班同学” 中对当时我们毕业分配时的“激情表现”做过如实描述(2012年10月24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627368.html)。当年我们无条件服从国家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怨无悔,那种激情似火的表现很有点像上世纪50年代初从欧美回国的那些专家对祖国痴情的爱。其中一位山东临沂籍KQH同学坚决要求到最为艰苦的青海冷湖地质队工作,并如愿以偿。几十年过去,那些在西部艰苦奋斗多年的同学回忆当年的选择没有后悔,我甚为感动。我至今记得KQH同学毕业时展现的激情和对祖国地质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他在青海工作多年后才调回原籍,并曾任老家县里一个机械厂厂长。KQH同学退休后,晚年生活幸福,在家含饴弄孙,不亦说乎。而今他虽然年近70,但当年激情依旧。在2010年南昌聚会期间,他触景生情,激情迸发,在弋阳怀旧座谈会上,即兴创作散文“弋阳情思”,并在“四十年后重返江西”弋阳聚会上热情朗诵,激起全班同学的共鸣与回忆。散文全文如下
弋阳情思
今日,秋水长天,今夜群星灿烂。
秋水长天: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那是唐朝的古人;
群星灿烂:同学聚,家属伴,主殷勤,客欢颜。观胜迹于南昌,寻往事于弋阳(1)。这是今天的我们。
从七零年到今天,我们跨越了整整四十年!
亲爱的同学啊,你可曾记得,四十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段风华正茂的流年(2)?
你可曾记得,红色的土地,苍翠的山林,湍急的溪流?我们曾经跋涉在那里,记录一个个数据,勾画一张张图纸(3);
你可曾记得,阡陌田塍,村庄小队,忠厚朴实的社员?我们曾在那里访贫问苦,宣传报矿(4);
你可曾记得,在老表家吃过派饭?热情的老表,把大块的咸肉夹进我们的碗(5);
你可还记得,在景德镇的那个春节?老表们给我们送去了年糕、花生和糖果,将一张大床堆满。激动的泪花,在我们眼中打转(6);
你可还记得,那场凶猛的大火,向着原始森林蔓延?是我们奋力的扑救,磨出了血泡,烤疼了脸,终于把大火扑灭在山巅(7);
哦,亲爱的同学,你也许记得,同学间的戏谑、争执、攻讦,还有起哄和狂欢。你更会记得,同学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和情感(8)。
哦,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啊,那是一群怎样的青年!激情澎湃,神采飞扬,艰苦奋斗,自觉磨练。天真纯朴的心中,满怀着对将来的憧憬与渴盼(9)!
弋阳的青山碧水可以作证,弋阳的白云蓝天可以明鉴:我们无愧于那时,也无愧于今天!
四十年过去了,时光催白了我们的黑发,也催皱了我们的脸。但,永远不变的是心中那份对往昔、对同学、对弋阳深深的情感,深深的眷恋!物华天宝的江西,人杰地灵的弋阳,四十年的牵挂,四十年的思念,今天,我们大声地宣告:弋阳,我们回来了(10)!
让我们再看看那座古老的小城,再看看那锦绣的山川,还想问一声弋阳的老表:你们好吗?!
是的,我们已经老了。也许已失去了青少年时的天真、纯朴和烂漫。
快打开思绪的闸门,让思绪涌流在历史的长河;快升起记忆的风帆,让记忆遨游于往事的大海。去寻觅散落的趣闻故事,去捡拾依然散发芬芳,充满温馨的心花瓣瓣;更去找回那份失去了的天真纯朴与烂漫。有了它,你定会心地澄澈,容光焕发,精神矍铄,青春无限!
我们的青春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同寿,与弋阳永远相伴!
KQH
2010-10-14于弋阳
散文中相关事件注释:
(1)指1969年~1970年我们在江西省弋阳进行的“对口实习劳动”事情。这次同学聚会专程前往阔别40年后的弋阳,得到当年老校友的热情接待。同学们还特意来到当年毕业合影的县电影院门前留下40年后的合影(见照片,部分同学因故缺席)。
(2)在弋阳的一年期间,我们吃住在农民家,或生产队的公有住房内,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大家感到很快乐,展现了年轻人的激情。
(3)我们当时有时跋山涉水,肩挑行李,转战多地进行专业野外工作,做地球物理测量,需要绘制各种相关图件。
(4)当时我们还有一项工作叫做“群众报矿”,利用我们1967年曾经短暂复课(当时称为“复课闹革命”)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给老表宣传找矿基本知识。
(5)“派饭”是上世纪50~60年代江西省很多公社干部下乡工作就餐的一种传统做法,指干部轮流到农民老表家里吃饭,每餐要交钱和粮票。后来有的生产大队有了食堂,派饭做法逐渐消失。江西老表非常好客,家里腌制的一点咸肉平时自己舍不得吃,一般用来招待亲戚朋友。
(6)1970年春节部分同学没有回家过年,留在驻地景德镇农民家里过年。年糕、花生和糖果是当地农民过年招待客人茶点时的主要美味佳肴,其中年糕和花生都是自家生产。
(7)我亲自经历了那场山火,当时我和KQH等5位同学在那儿做磁法测量。我们一位师傅抽烟不小心引发了山火。我清楚记得当时我们“奋不顾身”向山下打滚灭火,在这过程中我还看到一条被火烧死的蛇,吓得够呛。
(8)我们班同学五年,历经文化大革命,全班同学之间尽管观点不同,意见各异,但丝毫没有伤感情。毕业后我们能够不断聚会,同学之间频繁来往,互相帮助和问候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在“我可敬的大学同班同学”博文中做了介绍。
(9)我认为,当年我们所展现的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值得赞扬和褒奖。
(10)1970年7月在弋阳县电影院门前照完毕业照,在705队吃完最后一餐饭,同学们就各自奔向祖国的天南地北。我记得当时在弋阳火车站上,后走的同学还到车站为同学送行,当时眼含热泪分别的情景历历在目。2010年10月,在相隔整整40年后,重返弋阳,同学们表现的激情,可让苍天动容,山河生辉。人生能有几个40年。所以,KQH同学此刻发出激情表演确是出于他内心真实感受,让我十分感动。
下面两张照片是KQH同学从大学开始与同班其他二个玩得好同学(SZS和WXX)的合影。一张为1969年在天安门,一张是38年后2007年游览九寨沟照片(他们对这张照片中说明为:前有刘、关、张,后有史、孔、王)。大家可以从照片上看到KQH同学的尊荣。
自左至右:史、孔、王(1969年)
自左至右:孔、史、王 (2007年)
上图为1970年的毕业照,下图为40年后在同一个地方的合影,部分同学因故缺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