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是一面镜子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是在退休半年后的2012年1月份在老家过年时的喜庆日子注册开通了科学网博客版(为了描述简洁,以下统称科学网),在此之前没有上过科学网。在职工作繁忙,作为大学老师需要全力以赴奋斗在“教学服务和科学研究”两大任务上。此外,在担任九三学社湖北省科技委员会主任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期间还有一些社会服务工作,实在没有时间“消费”在科学网上。那时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资讯是通过直接和间接向领域内资深教授和具有丰富海外学术经历的中青年教授学习。我的博文:“感恩学术路上几位前辈师长”做过一点介绍。因此,尽管没有及时学习科学网上诸多牛人的博文,似乎并没有影响我的科研进程。当然,至于利用科学网排解一点心中郁闷,寻求点“刺激”,我倒没有这个“习惯”,这从我的博文风格可以看到。我想,自己的每一篇博文就像一篇中文学术论文,要对得起科学网这个“高贵称谓”和一些喜欢看我博文的朋友。
我曾经写过两篇博文 “年轻人,科学网也会上瘾啊”,“科学网博文的社会影响-纪念1000好友的到来”。我在前一篇博文中规劝在职的年轻人,面对当下“亚历山大”的工作环境,应该适度控制每天上网时间。当然,有的人听,有的人不听,依然花费过多的宝贵时间在科学网上“辛勤耕耘”,满足一点科学网上的“成就感”,看到博文戴上小红花或置顶,心中窃喜。我的学生中尽管也有人上科学网,但是据我判断他们大多数不写或很少写博文,以“看客”为主。他们只是选择性地阅读一些博文,这也许与我的“教育”有关。我向他们建议少花时间在各种非学术网站上,那些网站偶尔看看获得一点社会资讯即可。当然,我也会告诉他们选择性地看一些科学网上理性博主的关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博文也是一个不错选择。
我在科学网上“辛勤耕耘”六个多年头了。这期间除了撰写的300多篇原创博文外,还评论了若干博主的博文。我稍微总结了一下科学网博客版当下变化:1、博主的新老更替加快。现在除了点击数位于总排行100以内的老博主外,一些“资深博主”已经离开了科学网,例如我的同龄人程代展教授(未曾谋面的朋友)及中年教授饶毅等人。所以现在科学网出现了大量“新面孔”,这是科学网的新气象。但愿这些新面孔能够给科学网带来勃勃生机,提供更多反映“新生代”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博文。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些老者已经拍在了沙滩上嗮太阳,这是自然规律。2、博文数量似乎有所减少。以我提交的博文数统计资料显示:从2012年101篇到2018年至今20篇。这并不是我在科学网上的“积极性”和热情降低了,而是选题越来越少了。我相信当年轻一代博主们开始“行动”时博文的数量一定会上升。3、评论数也有所降低,值得评论的博文越来越少。当然闹着玩的发发牢骚的评论不在讨论之列。有人说,科学网也是个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打斗嬉闹。人各有志,偶尔我也会参与凑个热闹。
科学网号称“全球华人的科学社区”,受众有几十万人之多。我来科学网的初心也是奔着这个“科学社区名号”来的,希望在这个“社区”享受众多科学家和中青年学术人的学术滋养以及感受年轻人的朝气和新锐思想。所以,除了学习,我一直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篇博文,包括博文选题、文章结构与行文风格等。其实,一个人在科学网的影响力并不取决于博文点击数量。因为点击数显然与提交的博文数量密切相关。基于人们的从众心理,任何博文都会有点击数。然而像程代展教授的“昨夜无眠”博文点击量高达30万之巨.恐怕属于科学网上博文点击数的高峰博文(是否顶峰没有调查),其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我的“我喜欢这样的国家基金本子”博文是我单篇点击数最高也只有12万。
科学网的影响力在那儿呢?我认为在于那些愿意通过博文与评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博主们的贡献,他(她)们为科学网的读者提供了大量各种类型的资讯,例如武夷山先生,他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向广大网友提供了大量国外科技信息产品和自己的见解,黄安年先生的美国问题研究,许培扬先生科技文献资讯,还有一批活跃在国内外学术一线的中青年博主,例如王德华、王善勇、马臻和喻海良等人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体会博文。以这些老中青为首的“资深博主”是科学网上“靓丽风景”和正能量代表。
我以为科学网其实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什么呢?我想要照的对象自然是活跃在科学网上的所有人群对待科学网博文的情结和态度。科学网博客版就是通过博文内容和评论两类信息照一照博主的外在表现与内心独白。谢平教授公开宣称退出了科学网,我相信他不会出于对科学网的不满,也许是对某些“牢骚”博文的“表现”不满。科学网来去自由,谁也奈何不了。当然我能容忍一些灼灼逼人的博文,这点“言论自由”还是应该给人家。例如我容忍有人在他的博文题目中两度点我的名,我没有读那些博文。我曾经在博文:“努力做一个淡定的人”中写道:“忍让并不是怯懦,它是内心坚强的另类表达,是幸福快乐人生的法宝”。
科学网上大致有四个人群,他们之间相互交集,四个人群维系了科学网的存在与兴衰。第一个人群自然是发表博文人群。这个群是科学网博客版的主力军和“靠山”,科学网博客版“繁荣昌盛”的主要阵地。第二个人群是评论人群。它与发表博文人群交集密切。我目前以评论为主,因为我平均每个月只能提交几篇博文。平日只能以学习为主,发表一点评论意见供大家参考。有时候发现博文中的错别字也会提醒一下博主,但是绝无灼灼逼人的评论。评论内容和风格彰显出评论人的“喜怒哀乐”,它是科学网作为一面镜子照一照评论人性格、水准及情操的基本素材,尽管不一定准确。第三个人群是“看客群”。我猜测这个群可能以年轻人为主体,尤其是那些“涉群不深”的年轻人,生怕发表博文和评论“不慎”给自己带来不爽。第四个人群自然是管理科学网的编辑人群。这个人群属于服务性质,他(她)们依据国家与行业法规管理科学网以及他们的认知推荐博文。他(她)们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四个人群“各司其职”,各有各的“爱好”,大家相互理解,和平共处。
有的人在乎自己博文的点击数,例如关注点击数排行榜。有的在乎博文的推荐数,他们认为这才是检验博文群众基础的指标。有的在乎博文被精选(即戴小红花和置顶)。然而,我却主要在乎好友。因为,所有好友都是人家主动申请,经过博主同意后才能成为你的好友。显然,这些好友一定或多或少认真读过你的一些博文,并认为符合他(她)们的价值观。尤其是一些年轻博友,他们一定看了一些博文后,认为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帮助。不管是“心灵鸡汤”也好,“思想教化”也罢,总之是正能量效应,人家才会主动申请加入你的好友队伍。所以,我对申请加入我的好友“童叟无欺”一律接收。为此,在我的好友数分别达到800和1000个时特地写过博文,表达谢意。
我选择阅读博文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选择那些理性好友的博文,因为这些好友在我心里具有良好的“信誉”。他们的博文选题贴近科学网的宗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其次,从博文题目选择,尽管有时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权当消遣。我选择阅读博文一般不会依据是否“精选”,包括“置顶”。当然,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编辑们选择的博文质量一般符合的我的价值取向。我衷心期望广大博友为了科学网的健康发展努力做到:发表博文内容实事求是,评论博文客观公正心态平和,不哗众取宠,不追求点击率。
祝愿科学网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2018年5月1日初稿,2018年8月28日完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