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by0310

博文

混合岩和花岗岩对比

已有 11676 次阅读 2016-6-16 11:5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 低级变质:石英脉

  • 变质增加:斜长石进入脉体形成长石石英脉或长英质脉;

  • 高级变质开始:脉体中出现钾长石,形成花岗岩脉;



1、混合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的最终产物,这时基体与脉体己无法分辨岩性与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类极为相似。

2、混合花岗岩与正常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相比有以下不同:

  • 混合花岗岩往往向四周渐变为其他类型的混合岩,与围岩没有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

  • 混合花岗岩的岩性不均匀,结构变化较大,有时可见非岩浆成因的矿物如堇青石、石榴石等:混合花岗岩中交代结构普遍发育,没有明显的相带等。

  • 混合花岗岩局部仍可见残留阴影构造和不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或线状构造),有时可见有变质岩的残留体,其片理产状与混合花岗岩的片麻理及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在显微镜下可见有各种交代结构。

  • 它是混合岩化作用最强烈时的产物,可以是由渗透交代作用所形成,也可以是由重熔作用所形成。

3、黑云母质的岩石角闪质岩石更易于混合岩化。

  • 那些成分上与花岗岩相近而且富含水的组分,属于低熔组分,首先溶解;

  • 留下的便是富含铁镁的难熔部分。

  • 黑云母质的岩石较角闪质岩石更易于混合岩化。构成大规模混合岩区的,多数是黑云母质岩石

  • 超基性岩最难以混合岩化的。


  • 4、混合岩与片麻岩区别

根据基体脉体的量比,分为四类:

1、混合岩化变质岩脉体数量<15%

2、混合岩类,以基体为主,脉体数量15-50%

3、混合片麻岩脉体数量>50%,基体脉体之间无明显差别和界线;

4.混合花岗岩总体成分相当于花岗岩,仅有少量暗色矿物的条片。混合岩化作用程度极高时的产物



P1.引自吕洪波老师博客。黑云母质的岩石较角闪质岩石更易于混合岩化

granite ['ɡrænɪt] ['ɡrænɪt]

名词. 花岗岩,花岗石

英音 ['migmətait ] 说明:http://dict.hujiang.com/images/btn_voice.gif美音 ['migmətait ] 说明:http://dict.hujiang.com/images/btn_voice.gif
[地质]混合岩

inclusion [ɪn'kluːʒ(ə)n] [ɪn'kluʒ(ə)n]

包体

biotite [ˈbaiətait] [ˈbaɪəˌtaɪt]

n.黑云母

[例句]

Biotite is a subordinate constituentof the mafic and ultramafic rocks generally.

黑云母一般是镁铁质及超镁铁质岩石中的次要成分.

Biotite inclusion [ˈbaiətait]  [ɪn'kluːʒ(ə)n]黑云母包体



P2.引自吕洪波老师博客。

P3.引自吕洪波老师博客。

P4混合岩

granite ['ɡrænɪt] ['ɡrænɪt]

名词. 花岗岩,花岗石

英音 ['migmətait ] 说明:http://dict.hujiang.com/images/btn_voice.gif美音 ['migmətait ] 说明:http://dict.hujiang.com/images/btn_voice.gif
[地质]混合岩

inclusion [ɪn'kluːʒ(ə)n] [ɪn'kluʒ(ə)n]

包体

biotite [ˈbaiətait] [ˈbaɪəˌtaɪt]

n.黑云母

[例句]

Biotite is a subordinate constituentof the mafic and ultramafic rocks generally.

黑云母一般是镁铁质及超镁铁质岩石中的次要成分.

Biotite inclusion [ˈbaiətait]  [ɪn'kluːʒ(ə)n]黑云母包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001-985004.html

上一篇:云英岩
下一篇:低级变质:石英脉; ​变质增加:斜长石进入脉体形成长石石英脉
收藏 IP: 220.194.7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