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uefeng 撒下的种子,有一天能在你我心中生根发芽

博文

从人之初性本善说起

已有 3047 次阅读 2022-11-12 11:10 |个人分类:我看世界|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命题,几百年来一直是个有趣的辩题。这样的辩论有从哲学层面上开展的,也有从道德层面上展开的。而如果从科学和事实的角度来分析这对命题,结论是掀桌子的,这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为什么这么理解?

“人之初”如果指的是婴儿时期的人,那就是基本没有社会属性下的一个状态,犹如初生的牛犊或老虎,婴儿期的本性属于动物性,依靠的是一些本能,例如饥饿下的觅食,自我保护,自我满足等。跟动物的本性没什么差别,也是趋利避害。而“善”“恶”这对词所描述的却是社会性的内容,是在人类文化和道德背景下所产生的概念属性。因此,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单纯讨论人之初的本善还是本恶,犹如讨论狮子吃羚羊是善还是恶,羚羊吃草是善还是恶一般,结论是荒诞的。对于动物而言,这些行为都是自然,也不会有善或恶的概念。由于这两个概念所处的维度并不一致,这两个命题就好似在问我们“你觉得红色是辣的还是甜的?”一般。

人相比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会性,马克思哲学里的一句话概括的很有高度“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之初,就是当一个婴儿开始接触人类社会环境,呀呀学语并开始模仿人的行为的开始。善与恶这些观念或事实则是文化的烙印,人之初,犹如白光一般,白光并不是单一色,而是众多颜色的集合色,给白光一个棱镜,他就可以分出赤橙红绿各种颜色。白光就像是人之初的潜在空白,但并不是虚无,棱镜则是文明礼教等,最终的各种颜色就是或为善,或为恶,或为贪,或为痴的各种体现。

   因此,这两个命题不能循规蹈矩的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也不要做过多的哲学上的解读。这两个命题主要还是一种主张,一种为实现社会礼教的主张和提醒。儒家中主张性本善的代表是孟子,主张性本恶的代表是荀子,而《三字经》的著者是一位宋末元初时代的教育家。他们的目标其实都是一致的,实现社会民众的教化,贯彻儒家的仁和礼。在这个本源上,这样的倡导或设定,就犹如西方宗教的原罪,佛教中的因果里的因,道教中借假修真中的假。如果是本善,那么就更要巩固社会风气;如果是本恶,那更应该积极警惕,救赎弥补;所以不论是本善或本恶,最终警勉的目标都是社会的大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736-1363394.html

上一篇:企业科研的首要关注点可能不在创新上
下一篇:机器人、人性、复杂性
收藏 IP: 218.93.14.*| 热度|

1 王志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