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zt 共享,交流

博文

已有 2704 次阅读 2013-2-26 00:04 |个人分类:I 文学|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却迷茫,陶醉,又充实。

世界色彩缤纷,气象万千。上到日月星云,下至江河湖海,大到自然万物,小至内心深处,美无处不在,“美是易的”。

人有千种风情,百般慨叹。你说这是美,他指那是美,“美是难的”。

美是大自然的礼物,也是美的“歌德巴赫猜想”。

西方美学史上有言:“和谐就是美”。

  

古今往来,人们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角度,界定美、解释美、找寻美,然而,对“美是什么”,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众口一辞的美是凤毛麟角。

古希腊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

毕达哥拉斯说“美是和谐”。

19世纪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主观论的代表斯宾诺莎说:“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质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我们便说它丑。”

“客观论”则认为人们在客观事物的结构中发现的那些美的特征并不存在于欣赏美的主题之中,因而认为审美判断不受主体的偏见、个人爱好和主观任意性的影响。

 

审美萌发于现实体验。

外表与内心,举止与心态,都关乎美。

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轻松、和谐、圆满、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

那发型真漂亮,这朵花真好看,这段音乐很好听,球进得漂亮,相片色彩鲜艳,一颗有爱的心,都是美的源泉。

 “美产生于美感”。

《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而天才的文艺复兴巨匠、与达·芬奇齐名的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丢勒(14711528年)悲观地宣称“只有神才知道美是怎么回事”。美是“不可知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敢:要想寻求美“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探讨”。

各种美未必协调,美的外表与美的灵魂,看不出什么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美的感觉会由表及里,由外在转向本质,这与人希望掌握本质性的东西一脉相承。

 

面对姹紫嫣红,谁不啧啧称赞;涉足高山流水,谁不流连忘返;身处花前月下,谁不尽柔情暗自生来;置身于美妙旋律,会如痴如醉;耳听松涛海啸,定会豪情勃发;万倾碧波,千帆竞发,则心旷神怡。

儿童嬉戏,老者安享,壮者精勤于业;美,人人求索。

若没有美的需要,就没有美的活动。

美的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通过爱美来表现人的力量,在不断地追求美、探索美、创造美。

 

污浊美以贪为体,无污浊美以信为美。“美”以善、信为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美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观察也是美的。

有说“一年之美在于春。”也有说“一年之美在于秋。”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信有爱会更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724-665129.html

上一篇:蜜蜂采蜜
下一篇:如文
收藏 IP: 128.61.23.*| 热度|

1 董全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