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xiuj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iujiang

博文

历史原本应该这样解读

已有 3285 次阅读 2011-12-21 13:1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class

历史原本应该这样解读

——三国题材读物热销的文化解释

近来,厦门大学历史学易中天教授的著作《品三国》深受读者的喜爱,成了2006年图书行业最热销的图书之一。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名家讲堂》栏目中,易中天教授的有关三国的讲座也很是吸引人的眼球,有位知名学者说,电视台播出的易中天的三国讲座他是每次必看,不但有品味,也很有趣味,尽管其中有不少易中天教授个人的观点,不乏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的地方。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说,他们之所以喜爱易中天的《品三国》,是因为好理解,很能给自己带来联想和启发。做到了雅俗共赏,这正是《品三国》一书的成功之处。

《品三国》成为畅销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事实上,图书市场上的三国题材始终好销,不但传统名著《三国演义》已经有了不下几十个版本,一些根据三国题材推新的作品人气也相当不错。前两年《水煮三国》就曾风靡一时。

人们为什么喜欢三国,并不是中国人普遍拥有怀古思旧的情怀,而是为了在古人的智慧中寻求灵感。有位历史学的教授和我说研究历史是为了寻求古代的真实。这种论点代表了当前历史学界的普遍理解,我却很难苟同。首先,真实的历史事件是不可知的。由于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我们无法完全获知当今的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发生后的结果。我们只能知道我们周围与我们直接相关的一些事情,而且,这样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弄清楚,所以在现实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由无知引起的各种困惑,正是这些困惑,促使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人的处境和做法,从而有了了解古人的需求。然而,正如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我们对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到底真相如何,其实很难说清楚。中国史学的一大特点是注重考据,追求所谓历史的真相,喜欢评定古人的是非短长。其实这没有任何意义。人们掌握的历史材料总的来说是信息递减的,除非通过考古,我们又发现了新的历史材料,增加了了解历史的新的信息,否则,我们所经历的必定是经过一遍一遍信息扭曲的历史,这样长此以往,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注定要与历史的本原越来越远,因为,历史学家在描述历史事件的时候,有意无意地都加入了他们自己对历史的主观理解,所以,历史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我们无法知道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其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历史的真实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把历史当作镜子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思维传统,在历史中寻找智慧,才是中国人对历史感兴趣的真正原因。此时,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事实上,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具有普遍性的文化传统,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杨家将、岳飞、包公、隋唐故事、三国故事都已经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如果把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拿出来,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中国人真的感兴趣了。因为中国人关心的历史,是他们能够理解的历史,是觉得对他们自己有用的历史。陈寿的《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比起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天壤之别,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易中天教授在电视讲座中的侃侃而谈,总给人一种说书先生的感觉。的确,穿着西装革履易中天谈古论今的风格与穿着长袍,拿者醒木的说书先生单田芳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比单田芳这样的说书先生多了一个历史学教授的头衔。很多自以为高雅的学者可能会对这种传播大众文化的做法不屑一顾,以为太俗。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自古至今,中国文化的主流,不是孔夫子们三纲五常的道德说教,而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均喜闻乐见的戏剧和唱词,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主要靠的就是这种口头传播,其中,不但说书先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历朝历代很多优秀的学者的作用也不可小视。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本来就是读书人为说书人写的大众读本,如果没有那些文人墨客的精心加工,恐怕不会那么精彩,如果不是面向了大众,满足了中国人普遍的文化需求,这些作品也不会流传下来。

改革开放以来,西风渐起。人们通过打开的国门,看到了许多从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东西,电视、网络等新的媒体传递的五花八门的西方文化着实让中国人眼花缭乱了一阵子。一时间,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文化似乎黯然失色,中国传统戏剧、传统说唱艺术一度几近绝迹,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图书读者群也越来越小,好莱坞大片、外国人写的著作一度在中国文化传播的舞台上成了主角。然而,新鲜劲过去之后,人们的目光必定要向中国文化的传统复归。西餐牛排不合吃惯了小米面条的中国人的胃口。毕竟西方的洋文化离中国人太远,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多大用处,所以,重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向历史寻找智慧就成为中国人的必然选择。《品三国》和《水煮三国》之类图书的热卖就是这种文化潮流的反映。

与当前中国历史学界的门庭冷落相比,《品三国》和《水煮三国》等书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这样一个思路,原来历史应该这样解读,现代人的生活绝对不是替古人操心,而是要让古人为今人服务,这就是古为今用的真谛。如今,大众的文化品位提高了,我们就应该向人们提供更多这样的作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许秀江

                      2006年9月13星期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7021-520570.html

上一篇:买房子的奇迹
下一篇:生死禅悟
收藏 IP: 219.142.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