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

博文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

已有 2345 次阅读 2017-4-2 12:12 |个人分类: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


  1. 护理机构方面 现阶段国内没有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专门诊疗护理机构。 国外不少专家相信,社区护士由于其工作岗位的原因,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阿尔茨海默患者会被送进相关护理院或养老院,这些机构里有较为专业的护理人员以及医疗护士,此外,还有雇用的心理健康护士以及在精神病方面有研究的工作人员,这些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护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饮食护理方面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要防止酒精以及香烟里所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造成神经基底受损从而导致痴呆;多吃胆碱含量高的食品,如蛋类食品、绿色蔬菜以及动物内脏等能够抵抗痴呆的食物;要注意降低糖分的摄入,防止脑细胞代谢异常,从而影响正常的脑功能。另外,动脉硬化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因之一。因此,在老年人的饮食护理方面,应有合理科学的安排,尽可能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3. 体育锻炼方面 据研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大脑皮层的活性,提高个体的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疾病早期,护理人员应鼓励并指导老年人进行有氧健身锻炼,如竞走、慢跑以及上下楼梯等,具体锻炼和运动的强度要参照老年人个体的实际情况,不可过于激烈。此外,从患者自身的角度出发,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时间,每天能够保证不低于半个小时,每周要保证不低于三次。

  4. 心理护理方面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社会性疾病,其治疗方式不应只局限于生理治疗,同时应重视其心理护理。鉴于阿尔茨海默病会产生的诸如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应给予较为规范的心理评定,及早做出心理治疗从而更好地进行护理和干预。为此,护理方应与患者建立起充分的信任与良好的关系,考虑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等对其进行护理知识的教育,激发起患者家属对于疾病护理的积极性,更多地对患者倾注爱心和理解。另外,可以适度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增进对生活的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5. 安全护理方面 要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身携带身份证明文件,同时尽可能地保证其有监护人陪伴。当患者独处时,所需用具应在便于取用的范围内,同时危险物品应尽量远离患者。当患者发生幻觉与妄想时,要注意尽可能不要与之争辩,以免发生意外。

  6. 早期康复护理。

  7.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每天给患者示范以及训练以增强其生活能力,一方面可以活跃脑部神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护理负担。

  8. 智力训练 经常跟患者交流,并提出问题,启发其思考能力并加强锻炼;跟患者聊天并回忆往事,或者聊聊快乐的记忆等,回顾生活,逐渐加强其心理适应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9. 定向力训练 在患者经常出入的地方,如卧室、厕所等设置标识;不断重复生活基本知识,并且使其产生观念。不断改善其方向感,降低其迷失的概率。

  10. 思维能力训练 进行数字排列和简单的运算;从不同的物品中挑选其一,使患者进行同类举例和分类等锻炼等。这些都有利于增强患者在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护理方的耐心。

   (摘自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经典文章回顾

Science——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如何感觉“稍纵即逝”和“度日如年”

Neuron—科学家发现细胞“垃圾回收站”促进大脑结构更新

Nature neuroscience——新研究揭示口渴和好盐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2016年阿尔茨海默病10大研究进展

2016年帕金森病10大研究进展

Cell——肠道菌群加重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和神经炎症过程

地中海饮食最健康的神经科学分析

八种食物提高记忆力,增强脑活力!

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先从这些小事做起!

睡眠不足增加肥胖风险的神经科学解释

运动是大脑的最佳保健品

预防痴呆和脑中风,减少PM2.5是我们可以做的

益生菌也能够治疗痴呆、抑郁症和精神分离症?


喜欢我,关注我

拉到最上方标题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搜索公众号名称: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

也请你推荐给你身边的医学朋友,感谢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795-1043181.html

上一篇:Neuron——新研究揭示纹状体PV神经元对MSNs的调控神经环路机制
下一篇: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收藏 IP: 140.207.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