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的硬性规定是Faculty大多数情况下必须是由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担任,生命学科的Faculty多数人都必须要拥有博士后经历和训练,临床医学的Faculty一般是医学博士,他们接受的训练更长,更严格(取得医学博士比须要先是本科学士毕业,再在医学院读4年,还要在医院做4-5年住院医生,在这期间必须要通过三项医生资格考试(USMLE)才能拥有医学博士MD.,前后最少12年), 医学博士要想在大学做临床Faculty还必须要再在大学/研究所做2-3年的Fellow训练,所以在美国有MD的人在大学里找faculty位置比拥有Ph.D.位置的人要容易很多,原因是他们都接受了严格的足够长时间的训练,质量有保证。
博导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在欧美无论是助教授还是副教授,他们都能够像正教授一样带博士生,也和正教授一样申请科研基金和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所以不存在博导的问题。在研究性大学里无论何种级别的教授都是想当然的博导。当然这社区大学,以教学为主的大学里,那里的教授是不带博士生的,不是说他们的水平不够博导,而是那些学校没有培养博士的条件。举例来说,所有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各分校(共10所分校)的所有级别的教授都是博导,而在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各分校(共23所分校)里的大部分教授都不带博士生。
欧美大学的Faculty一般是招聘制,本校毕业的博士和接受博后训练的人一般必须要去别的大学或研究所任职,这样一方面就避免了近亲繁殖和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当然招聘中的潜规则和歧视自然是或多或少的,除特殊情况外,一流大学的faculty一般只能从另外的一流大学或超一流大学里招收,少有一流大学的faculty从二三流大学里的候选人里招,当然特别的人才自然除外。
中国的Faculty大多还是近亲繁殖类型的,公开,公平和透明的还是有限。近亲繁殖的后果是导师的得意学生留校制,这是80-90年代中国大学/研究所常见的现象,但是得意学生常常不是最优秀的一位,因为最优秀的有个性,在早年都是出国了。现在的问题是早年留校的得意学生现在一是主任/领导了,因为导师照顾有加,但是学术上还是不如捣蛋的优秀学生,近年来一些捣蛋的优秀学生在海外学成要回国,但掌权的却是导师的得意门生,可笑的是他们(优秀的)却反而回不来了。
中国Faculty的另一个特色是留校制,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在毕业时被导师看中,或一些学生干部被学校重点培养。他们后来都加入了教师队伍,其中的有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读到博士学位,更没有博士后经历,随这时光变迁,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却成为了很多大学的院系主任,还有一部分成为了博导,这真是个全世界高校中绝无仅有的现象!
理论上讲,要成为大学教师(Faculty)至少应该是有博士学位,这也就是你看欧美的教授称呼,大家都很习惯称呼Dr. XXX,而较少称呼Professor XXX。欧美教授的名片上,名字后面紧跟学位头衔Ph.D.活MD.,JD。 等等,再接着是职称,而我们国家则是反着来的,叫你教授,大家都很开心,如果学生称呼你XXX博士,你一定觉得不是太开心。
要成为博导,也必须是博士毕业,特殊人才(天才级的)除外,否则就是对其他教师的不公平,没有这个基本标准,高校也就无法维持高校教师水平保持在一定的学术水平之上了,这也就是中国高校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建设,硬件大力改善,资金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唯有教师水平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的原因,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是人类发展的常态。
笔者以为,除特殊情况外,我国高校中的教职(Faculty)人员必须是博士毕业的人员,非博士毕业的人员只能是属于职员(Staff)一类的,对于那些已经担任院系和博导的非博士学位人员除非业务水平达到了其他博士人员一样的水平,否责还是要尊重广泛的高校教师的标准,让更合格的人员来担任!要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你要想指导博士研究生,请您自己先拥有博士学位。
科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探索和积累,一名合格的科学家和教师,也应该接受长达4-6年的正规博士训练,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才能跟好的发展,没有博士学位的博导,是我国高等教育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我们只有尽力纠正这个问题,而不是继续放任这一现象,让没有博士学位的人继续做院长,系主任和博导,这很不利学科建设发展,也不利引进好的人才,在许多高校我想没有多少主任院长愿意意引进学术水平比他自己高的人吧?!总是找出N种理由和M种政策限制优秀人才的引进。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对广大拥有博士学位的其他教师是不公平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不利于中国高教和世界一流水平接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