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几乎无论什么场合,论起大学建设的时候,这句话是教育管理者们最认可和常说的一句话。所以有了科研第一、学历第一、出身第一、学术影响第一等诸多从培养大师这个角度引出的第一,大量教育政策都以服务好这些第一为中心。很多省属以上高校不在招收非名牌的博士从教,评职称要讲学历、课题水平、课题金额等,一些大学通过引进教师而持续分流已有老教师,许多院校为院士、长江学者等开出了6位数以上的挂名条件等,总之,校长们说“大学就是要有大师,我们新时代的大学将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出至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31年的就职演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敬的说,八十年前的一句妄语何以令天下的教育管理者们趋之若鹜,皆因这句话与管理者们建设大学的痴妄相吻合、与他们的攀附和媚外想法相吻合、与他们的简单和功利思维相吻合。梅贻琦为清华建立了以教师建设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老师,但撑起清华未来的却并非某个大师,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无数优秀的清华学子。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我将这句话纠正为“大学者,大师之谓也”, 删掉“有”字,一字之别,我想这才是梅贻琦演讲的真意,他也是这么实践的!去一字体现大学建设的目标,即将整个大学理解和建设为一个大师,而不是学校中的某个人。这句话也可纠正为“大学者,师之谓也”,删掉“有大”二字,梅先生这句话才有普遍的意义,才能体现教育之本质,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角色是老师,是传道、授业和解惑。删掉“有”字是忽视教育目标的舍本逐末行为,一个大师不能教好所有的学生;一字不删则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仅追求大师培养,大学就会变成装了火箭发动机的驴车,彼此收获的都只有损失。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要不得,更不应成为评价大学的方法,虽然国外如此。评价大学应该评它的学生,现实中因学生难于评价,就评价它是否有好老师。评老师当首推师德,而非实践中如许多高校般的以科研为第一,因为科研的产品是成果,而教书的产品是学生。教书与科研在大学中,教书是根本,科研是辅助,二者相辅相成。实践中,应树立“以师道为轴、以研究为毂”的大学建设理念,才是建设、发展大学的出发点。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教育管理者当前的理解多为痴人妄解。我国的大学建设步伐很快,投入也在迅速增加,但是脱离了大学的根本,这种发展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影响下一代,事实是我们正在失去下一代,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感受!!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学了一辈子马列的管理者们看待这句话的方式却是反马列的,值得深思!
“大学”者乃师之谓也,
“大师”者乃师之粹也。
无辩无思难成良师,
忘本盲从岂是好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