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0点多不小心瞄了一眼微博,一下子就被惊住了。动车事故的报道从2节车厢脱轨陆续演变成两列火车追尾,六节车厢脱轨。没有心情做别的了,一遍遍地刷屏,看事态进展。
第一反应:从报道看,从前车失去动力到事故发生,至少7分钟。为何这一信息在7分钟之内没有传到后车?就算全车动力失灵,没有手机吗?司机没有,乘务员没有,乘客也没有吗?后车毫不知情、无辜的司机在采取了紧急制动后牺牲了(致敬!
),所以责任应当全在前车的司机、乘务人员,或调度中心。
第二反应:乘务组的事故应急能力真差:据说很多乘客试图用安全锤敲碎玻璃逃生,但是敲不动。后来网上有解释说,要敲玻璃四角,不要敲中间。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在安全锤旁边放个清清楚楚的说明?飞机起飞前都有录像告诉你逃生通道以及必要的灾难应对方案。动车上有播放器,为何不准备这样的说明录像?至少是说明手册。
第三反应:网络反应让我很感动。第一时间的主流声音不是没用的质疑、抱怨,而是号召献血、救人,这是对的。灾难发生时,冷静的应对把伤害降到最低是最可贵的。而从微博消息看,乘客们自发组成志愿者,帮助疏导;献血站排起了长龙。我很感动!如果我在附近,一定也会跑去献血。联想一步,如果当年的伊春空难,所有人更冷静,疏导更有序,也许可以抢回宝贵的逃生时间。
最后,我真的很想知道,事故后,乘务员们都做什么去了??据微博直播,没有乘务员来安抚乘客,没有乘务员来协助疏导。
不禁想到我自己有限的乘动车的经历以及在日本坐新干线的比较--
京沪10来个小时的车程,一般只见过乘务员两次:上车检票,下车收耳机。有一次,我因为车厢的空调问题,按了“呼叫”按钮无数次,就是没有人过来理。我不知道这是个例,还是动车上本就乘务员配备不足。
经常去日本做实验,每年往返坐新干线超过10次,当然车程都不超过1个小时,就整体印象而言,首先是干净。长时间停歇时,站台上一排清结人员早早待命,上下车操作规范,像机器人,车上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其次是服务确实好,穿着像空姐的乘务员推着餐车来来回回,微笑服务。而另外一个印象比较出乎意料--事故/故障率高!我没查过统计,但就我们自身经历而言,我自己两次遇上新干线因事故而取消,只得乘普通火车(看不懂日文,英文广播不好,所以也搞不明白是故障还是事故);而我的学生更是赶上过前方两列新干线列车相撞,他们被停在路上,差点误了航班。所以,我对于新干线一直也没有什么安全感,但是倒没怎么听说过伤亡。
最后一点感慨:灾难也许总不可避免,但灾难发生时,人们的应对可能对伤亡数字起决定性的影响。我对以下事实很奇怪:
汶川地震后,我的工作地点周围依旧没有出现紧急避难点,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形式的地震逃生演习;
各种报道的大火灾难后,我依旧从来没有经历过各种火灾应急演习;而在普林斯顿大学时,系里每年组织至少两次;
清华园里熙熙攘攘的小学生、中学生,我总在担心着万一混进个带爆炸物的坏人,这些孩子们知道怎么反应吗?
可否将灾难应急列为大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的必修课?保证每年固定次数的演习?教育为什么?不只是为了考学吧。
灾难发生,悲痛自不待言。但可不可以除了悲伤和悼念,多一些教训积累,保证生者不要再受到同样的伤害?相关部门可否多一些居安思危、杞人忧天?
对不起,最后终于语无伦次了。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7.23动车追尾事故?
|
|
毫无疑问,这类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在我国的铁路系统设计上,实行的标准往往十分严格,而设计理念也往往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出发的。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规定预案操作,正确使用各项技术设备,动车组是一种十分安全的交通设施。
下面,我们尽可能地还原一下现场,看看如果按照设计规定,7月23日的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
|
|
|
事故第一步:前车(D3115)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雷电因素,导致车辆停电后停车
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甚至网友戏谑的“手机”,都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
|
|
|
事故第二步:并未收到任何警示的后车(D301次)正常行驶
目前来看,前车D3115是CRH2型,后车D301是CRH1型。这两个型号的车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TCS-2列车控制设备。
所谓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除非后车司机将自动控制系统关闭(这个可能性很小),那么自动控制系统没有运行的最大可能性是:前车停止后并未将信息传递给后车,导致自动控制系统错误判断,进而影响到了司机的判断。(亦不排除后车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重大故障)
在铁道部门的技术规范中,一旦出现信号系统失灵(甚至是信号已经报警),后车绝对不敢强制向前运行,因为此类前科已经数不胜数,这已经是铁道部门写死的强制规范,后车司机毫无理由触犯。所以,本次事故并不是“信号故障”导致的。
据说,D301的运行时速为180公里,这样的速度就可以说明:列车收到的是“绿灯”,并且给予列车的行驶速度权限极高。
目前来看,当时的信号系统畅通无阻,D301上得到的一切信息,都一如往常。除了前边停了一趟列车这个事实外。 |
|
|
|
事故第三步:追尾撞击
据现场人士称,D301次司机潘一恒已经牺牲,胸口被闸把穿透,在最危险的时刻果断的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
目前来看,由于明显的人为责任和未知的技术原因,安全策略被一层层消失于无形,最终才导致了7.23动车追尾事故。 |
关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467954.html
上一篇:
我尊重您旅游的权利,也请您尊重我工作的权利!下一篇:
外面大雨哗哗下,屋里小雨滴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