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泉
过去的一年,校车事故之多,已经麻痹了我们的头脑,看花了我们的眼睛,听聋了我们的耳朵,民众的口诛笔伐前所未有,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在努力改善这一状况。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对于事情的进展,我们拭目以待。本文的目的,不是探讨校车与校车事故本身,而是想谈谈“禁止校车超载”之类的诸多禁令背后的问题和责任。
校车事故,有三个焦点:一是超载,二是“校车”不达标,三是校车谁该负责。对于超载,有关部门说“严禁超载”;对于校车不达标,有关部门说“校车必须达标”,等于说“禁止非达标车辆用作校车”;对于责任,有关部门说了,没说清楚,民众说“是政府的责任”。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学生的父母,我们愿意让孩子冒着生命危险乘坐不达标且超载的校车吗,诸如马车、拖拉机、塞满几十人的九座面包车等等?我想,没人愿意。有关部门一再下禁令,有关部门一再查超载,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校车要达标,然而,事故还是一个接一个发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显然,是责任。谁该为校车事故负责?司机?学校?校车运营者?监管部门?他们当然都有一定的责任,但最根本的责任,在政府。
同时,校车问题也引起我们的更多思考:诸如此类的现象太多了——有关部门一再下禁令,禁止这禁止那,但是问题还是一再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出在哪里?真正的责任者是谁?
我想起了大学时代的一件小事。教学楼上很多地方贴着: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垃圾。我很自觉,一口痰上来的时候,想吐,但环顾四周,发现没地方可以吐,于是就把痰吐在卫生纸上,包好,想找个垃圾桶扔掉,但整个教学楼上没有一个垃圾桶。还好,楼上有厕所,于是我把包痰的垃圾扔到厕所里去了。可是,没想到感冒太重,没走多远,又一口痰上来了,于是只好又返回厕所……于是这般往返了好多趟。我在想,禁止随地吐痰,那么痰该吐在哪里呢?后来,我跟系里的团总支书记建议,每个楼梯角落里添加一个痰盂(当时校园内垃圾桶很少,考虑到痰盂比较便宜,所以如此建议)。有了痰盂,再随地吐痰,就是你的问题了。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禁止做一件事,就得解决这件事背后的问题,否则,禁令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最多是指标不治本。问题清楚了,再去落实责任,事情就比较容易得到解决。
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各种“禁令”太多了:
禁止客车超载。2012年春节,我回农村老家,客车超载严重。乘客都知道超载违法且危险,但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大家知道,车次就这么多,而这么多人要回家,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路上有交警查超载,所以同一线路上的运营司机之间互相联系,一旦发现有查车的,立即电话互通信息,后面的车会立即让超载的乘客下车,然后继续前行,经过查车点后,让车上的乘客下来,然后返回去拉超载的乘客……总之,都是猫和老鼠的游戏。其实,查车的交警对此心知肚明,只是职责所在,不查不行,查到了也真罚,但看不见也就算了。我们当然可以指责司机只想多赚钱,拿乘客的命当儿戏,也可以职责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应付差事,但这都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市场经济下,只要有利益,永远都会有人铤而走险。问题的真正所在,是运力不足,尤其是节假日等特殊时期。运力不足,是谁的责任?当然是政府。抢险救灾时,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么,特殊时期运力不足时,政府可不可以想办法解决?我想,办法是很多的,举个例子:个体车辆经个人申请有关部门同意,可以在特殊时期(划定时间段)从事运营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审核,适当收取一点管理费,时间段一过,收回运营证即可。还有,放假期间,政府及各事业单位都有很多中型以上客车,是否可以征集过来投入运营?总之,只要愿意想办法,办法总是有的。
禁止倒卖火车票。黄牛党猖獗的背后也是运力不足的问题。
禁止偷税漏税。偷税漏税者背后多有经营环境恶劣、税负过重、乱收费及吃拿卡要等问题。
禁止随地大小便。背后有公共厕所不足的问题。
禁止异地高考。背后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及录取机制不公平的问题。
禁止教育乱收费。背后是教育对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
禁止越级上访。背后是基层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群众利益得不到保护等问题。
…………
逐利者和素质低下者,当然要受到批判,但这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诸如此类的每一个“禁令”背后,都有一个大家一眼就能看到底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只盯着“禁”和“令”字,而不去考虑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解决起来,当然并非易事,很多事情也并非一日之功。但是,只要真正愿意去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心也是公道的。落实的责任,在于政府;监督政府的责任,在于民众;民众有没有有效监督政府的权力,是问题根本的根本,这也是中国绝大部分社会问题的终极结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