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惠州博罗县的罗浮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4年12月17日, 该景区和其它8处国内风景名胜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法检查中不达标,住建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不知景区管委会要如何动作才能达标。时来运转,机会来了 -- 罗浮山实乃中国诺奖发源地(领导批注:姑妄名之。先照周博主的说法叫,惠州博罗县政府应赶紧下手抢注)。
罗浮山是葛洪炼丹、著书、羽化成仙之处。早在诺奖得主屠呦呦女士被公众知晓前,罗浮山葛洪洗药池旁就有一圈刻有《肘后备急方》的木板。诸位请看照片。
那句千古名言“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就在其中。
除此之外,有个规模不大的青蒿园,种有少量青蒿、菖蒲等药用植物(领导批注:要尽快扩大规模!),丙戌年(2006年)建,建园志上也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2011年屠呦呦女士获拉斯克奖后,园中新立了一块罗浮山的标准碑刻,记载此事(领导批注:为科学家得奖而树碑,罕见!管委会做得好!诺奖后该如何动作,要好好研究)。中英日三国文字的碑文中也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旁边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红色大字是全球最大的(领导批注:要申请吉尼斯纪录)。 从选材上考虑,最后这块石刻足以让千古名言留芳万古。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出生于江苏句容。 乃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据百度百科说,咸和二年(327),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经皇帝允准后,遂南行赴任,途经广州,会晤刺史邓岳。邓告诉葛:其辖地 的罗浮山有神仙洞府之称,相传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此炼丹,葛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
得名于葛洪字稚川,洗药池旁还有一个乾隆二十四年立的“稚川丹灶”, 是县级文物(领导批注:连同罗浮山的其它文化遗产,要部署升级为国家级或申遗事宜)。由于葛洪羽化升天,其弟子建了个衣冠冢。 1985年在当地老农的帮助下,找到了原址,由冲虚观道士重建。我去朝拜时,去衣冠冢的路上无游客,现场也清净无人,但冢前放置有令人恶心的鸡鸭鱼祭品。想葛仙炼丹,怎受得这等污秽之物(领导批注:景区管委会应赶紧撤走这些东西。在罗浮山广植青蒿,凡朝拜者,均以“青蒿一握”献上。组织清明扫墓活动,缔造清明扫墓新传统,即,扫墓不献花,只要黄花蒿)。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华夏沸腾,街头巷议,雅俗共赏,热闹至今。令人叫绝的是,对这一切,古人在诺奖发源地早有预言 -- 通往山上的一块巨石上,分明有大红刻文“儒力道心仙缘俗事”。
(领导批注:太绝了!太神了!太好了!)试想,抗疟新药研发是1967年5月23日周恩来总理批示设立的军工科研项目(“523项目”)。 周恩来既被颂扬他的人誉为大智大儒,也在文革后期评法批儒运动中被“四人帮”诬蔑为“现代的大儒”。
青蒿素项目启动并实施皆因“大儒”之力 - 儒力;
葛洪留下《肘后备急方》以及《抱朴子》等典籍乃是道心;
屠呦呦于汗牛充栋、良莠混杂的中医药宝库中受药仙的“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启发,真个就是仙缘;
至于屠呦呦得奖后的这一切热闹,俗事!
(领导批注:以此博文为契机,组织科学家、历史学家、中医药爱好者、地方志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儒释道从业人员等,继续深度挖掘罗浮山文化遗产,吸引投资者以及大学科研机构到罗浮山洽谈合作,共同打造中国诺奖文化产业园以及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心。另外,下图洗药池上的题词落款,究竟是“邱逢甲”, 还是“丘逢甲“, 得搞清楚了。免得台湾同胞质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