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xu IMR,研究员。探究真理,传播知识,弘扬博爱,快乐人生。

博文

参加国际会议:是否应该讲究些诚信?

已有 12681 次阅读 2008-11-26 22:11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国际会议, 学术道德

今年里,先后三次参加了国内同行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会议规模可从近百人到数百人。这些会议对于促进国内学者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切磋,提升国内研究工作的水平,开阔研究生们的视野,无疑都是十分难得的机会。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每次会议上都屡屡发生这样令人不愉的事情。会议日程(program)上安排好的报告,到了报告时间,报告人居然没有出现。这甚至也发生在某些“邀请报告”的场合。使得会议组织者、主持会议的分会主席和听众们十分尴尬、无奈。特别是远道而来的老外们,对此大惑不解(因为这在境外的国际会议上并非常见)。也曾出现过,被安排的分会主席(国内的教授)届时无端缺席的情况。或许是这些缺席者压根儿就不晓得国际会议的“游戏规则”,但从效果上来看,显然是一种对他人缺乏尊重,而且难以原谅的失礼行为。

承办任何一次国际会议,组织者为了确保会议的成功,都要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便是编排会议的program,以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尽可能高的学术水平。根据特邀专家和投稿摘要,program的编排既要考虑到报告内容在学术上的相关性(分解成若干主题的session),也要考虑到投稿者来自的国家(地区)和单位,以使作口头报告的单位能够具有代表性。受会议时间的限制,不能被安排为口头报告的工作,则作为展板张贴(poster)。

一旦投稿人的摘要被会议录用为口头报告,便意味着将在会议上占用一部分时间。若因故不能参加会议,报告人应该尽早地在program编制好(印刷)之前,通知会议的组织者,以便于组织者对program进行调正和重新编排。报告在program上印出后,很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兴趣,怀着期望而来会上倾听。因此,会上的反常缺席,便无端地浪费了他人的时间。这无论是对会议组织者,还是对听众,都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剥夺了其他人利用这一时间段展示工作的机会。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是不“讲究”的。

对于规模较大的会议,将会有若干个在时间上平行进行的分会。有些与会者将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program上的时间表,去不同的分会听取报告(跑来跑去)。因此,按照惯例,安排在中间时段的报告即使“空缺”,随后的报告仍要按原日程上的时间进行,不能随意提前,听众们也只能无奈地“休息”。这样的情况多了,便将一个好端端的会议肢解得七零八落。很多老外对此十分抱怨、恼怒,当场便表示,今后对这样的会议将不再光顾。

以前在境外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曾听到过会议组织者的抱怨,(中国人)说不来就不来,从不打招呼(美国的情况例外,因有时拿不到签证)。这样的“名声”导致他们,要么将中国人的报告安排在session的最后,要么是听众较少的最后一天,甚至干脆就是poster。说得严重些,至少在一部分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没有“诚信”,也不懂得尊重别人。长此以往的后果便是人家不愿意带你玩,也再无兴趣参与你所组织的“游戏”。

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们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我们的“学者”们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如此“潇洒”,如此“自由”。更应该多一份责任感,少干点儿那些不给国人长脸的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34-48488.html

上一篇:为什么我们不能体面地实行年薪制?
下一篇:与其多“劳力”,不如多“劳心”
收藏 IP: .*| 热度|

11 高绪仁 张志东 杨玲 郭胜锋 刘玉平 任胜利 王德华 李宁 何学锋 fly93 ldt581116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