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xu IMR,研究员。探究真理,传播知识,弘扬博爱,快乐人生。

博文

研究员们为什么不去听学术报告? 精选

已有 18551 次阅读 2008-8-29 14:17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环境

先是动物所的王德华老师有了“上联”:“研究生要养成主动听学术报告的习惯”;引发了生物物理所的何士刚老师给出“下联”:“研究员更应该主动听学术报告”。俺这个所不是搞“活物”的,但也愿意来凑个热闹,给出一个“横批”:“研究员们为什么不去听学术报告?”。

本研究所虽不在“天子脚下”,但大概也有研究员百余人,可是经常光顾学术报告会者估计不会超过20人。那么“研究员们为什么不去听学术报告”呢?大致上不外乎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肯定是“太忙”。加拿大总理不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理由是与他的其它日程相冲突。同是政府首脑,为何他比布什、普京、萨科奇、福田康夫还忙?显然,参加奥运开幕式在他看来不是最重要的,排不上号。理财专家刘彦彬讲过,记账是理财的好习惯,有些人便说,没有时间记;毛主席就有记账的习惯,你再忙,也不会有毛主席忙吧。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何人不忙?“忙者”必然是忙于他认为最重要、最有意义、最值得做的事情。不去光顾学术报告会者自然是认为他有比此更重要的事情要“忙”,要做,无暇顾及。至于“忙”些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个理由不太好意思说,那就是压根儿就“听不懂”,包括英文听不懂,知识不够听不懂。实际上,“听不懂”(或者不能够完全听懂)原本是很正常的事儿,完全没有必要不好意思。不懂装懂者,实才是浅薄。在国际会议上,常常会看到一些老外大牌教授们,都在认真听、认真记,何况吾辈乎?学海无涯,知识更新快,跨学科交叉,都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正因为听不懂,才要学,才需要去听。越是不听,也就越听不懂;越是听不懂,也就越跟不上“流”(何谈学科前沿?)。久而久之,便还不如学生。那还有什么资格去指导学生?还谈什么“知识创新”?

第三个原因便是“没兴趣”。听不懂,自然也就导致了没兴趣。但也可能是压根儿就对做学问没的兴趣。凡真正对做学问有兴趣者,不用你说,他自然晓得听学术报告是何等重要。自会萌生一种不听心虚(心里没底,不知道别人做到哪儿了),不听难受(因为渴望交流),不听后悔(因为君子一席话,可能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是一种境界。有些人没有这种感觉,不去听学术报告,而且长此以往,并未曾觉得失去什么,错过什么,日子照样过得很悠哉,这才很是悲哀。一个学术单位里,研究员(或教授)们有无兴趣光顾学术报告会,反映的是一种文化、治学态度与“软实力”。

上行下效。为人师表。“老板”们都没兴趣,也就没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学生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听学术报告,勉强不得。所要对学生们温馨提示的是,不要怕听不懂(因为研究员里也有南先生),不要只忙于眼前小利,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必有收获!

前几天,刚从东洋名古屋大学来的校长,在科学院搞过了“爱因斯坦讲席”,在这里的报告中提到,学生要向“T”字形人才发展。中间那一竖表示“identity”(也就是有专长,有特色、有绝活),上面那一横表示知识面要拓宽(到底是办大学、搞教育的)。实际上我们中国人早就有了“博大精深”之说,“博”就是“T”字那一横,“深”就是那一竖。他不过就是用了个西洋字母,fancy一些罢了。多听学术报告,肯定会有助于你向“T”字形(深+博)人才发展。谁听谁受益,谁听谁享受。Just do it!

 

相关链接:研究生要养成主动听学术报告的习惯 (王德华)

研究员更应该主动听学术报告(何士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34-36624.html

上一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究竟谁更重要?
下一篇:科学家们眼中的师生关系(献给教师节)
收藏 IP: .*| 热度|

12 王伟 王加升 寿庆辉 唐凌峰 李飞 陈儒军 张素芳 张星元 王德华 何士刚 曹聪 liuyanpu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