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手机刷到一些视频,感觉有些人,不管多大的专家、多受到关注的人、有多少钱的人,他只有生活,而没有理想,只是为钱奔波,是钱的奴隶,教导人的方式就一个字——钱;然而同时也看到一些视频,不知道主角是否有钱,但确实有理想,始终有一种改变人类对自然、社会或现实认识不清、落后、或不公平的理想,并为之不懈的持续奋斗的理想。
例如高考填报志愿,在专家眼里计算机、电气永远是首选,其核心的目标是体制内、铁饭碗,容易考公务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否则就是一般的专业,甚至天坑专业,读研究生后再就业的专业也是个坑。在这样的自媒体引导下,今年某些专业招生分数大幅度下降,不可否认,专业确实会受行业、产业和市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变差,房子卖不动了,自然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等专业的市场需求变小,工资薪水变低;但是一味的通过自媒体模式来打压土木工程,百姓一味的被自媒体影响,总感觉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房子不可能不建,更不可能不维护,甚至先前落后的技术+拉胯的质量未来需要更多的维护,需要更多的升级,这样依然有很大的需求,当然和十年前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专家介绍专业的过程中,只有生活,只有就业,而没有理想,或者说理想就是就业。实际仔细分析过去30年,无论哪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估计只有50%从事本专业,而50%转行,所以大学一方面学的是知识,同时也学的是思维、文化和逻辑,学的是学习、研究的方法,同时赋予专业、领域的特色,所以不能把专业和就业简单的直接挂钩。
再有一个例子,某知名玻璃企业家有一段视频,特别提到:大学生不要老想着考公务员。同时举例他外甥1987年大学毕业,分配在某事业单位,后来被他硬拖到第一线,下工厂,下基层,吃点苦,实现从理性到感性的转移,到手艺转移,提升了个人竞争力。这确确实实给了我们一种理想,一种奋斗的理想、一种从基层做起的理想、一种吃苦耐劳的品质、一种汗流浃背、搂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
还有一段视频,某3000w粉丝专家讲人际关系,好多道理几十年都没有悟出来,视频中不断提到搞钱再搞钱,一切的生活就是搞钱,结婚、家庭、工作都是搞钱,一种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逻辑。确实很多话很有道理,但感觉只有生活,而没有理想,或者说理想就是钱,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钱永远是不够用的,所以人生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同时听了几段薛其坤院士和施一公院士的视频,能充分的感觉到,他们谈的都是理想,通过他们自己的吃苦、努力和奋斗,给科学、给自然、给人类、给社会带来进步、改变的理想,同时自身又能享受其中的一种个人和社会、未来相结合的理想。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说的是好高骛远,但是今天的社会,和20年前相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甚至农村许多家庭都有了小汽车,中国人民早已经过了温饱的水平线,生活的牛奶和面包已经充足的供应了,所以现实也没有那么骨感。当然,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还是要奋斗,但是在奋斗生活的同时,一定有理想,理想也许很遥远、理想也许是梦想,但是一定要有未来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当下的生活。
有了生活,可能就不再那么婆婆妈妈,但是没有理想就可能那么斤斤计较;有了理想,可能就不再那么拘泥小节,但是没有生活就可能是空想,所以生活和理想都需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