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roa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oad

博文

教学和学科:推演过去还是预知未来 精选

已有 4865 次阅读 2023-11-19 16: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学和学科:推演过去还是预知未来

冯培忠 中国矿业大学 

记得小时候家里种葱,有一年葱价非常好,一斤两三毛,有一年葱价非常差,一斤两三分。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基本还是农业阶段,大葱、豆子、棉花、柿子等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小麦则是口粮的重要保障,出去打工的相对比较少,即使出去也大多是做苦劳;不像今天,农村的青年已经没有几个愿意种地,而随着农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大家都可以到县城或外地学个手艺,干点有技术的活,而不是简单的出苦力,其收入显著性比纯粹的种地高。当然今天的种地和上个世纪的种地也有了巨大的差别,很多地方基本迈入了机械化,几乎家家都有小农机,农村基本没了牲口,打药用了无人机,种地的技术性越来越高,单个农民的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抵抗靠天收成的能力也极大提高。

农作物的价格依然有波动,例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葱击波、糖高宗”等都是物价短时间的剧烈变化,甚至大宗工业商品,例如煤炭价格去年又一波大行情,今年上半年钼的价格跌宕起伏。这时候就遇到一个问题,到底是高进低出?还是低进高出?看似经济问题,但你会发现,总有人反着市场来。而且不至工农业领域,甚至教育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高校做教学、科研、学科是否可以预知未来世界、国家、地方政策的趋势,而不是简单的推演过去,更多的需要跟上未来行情。

例如,2017年第一批双一流学科的时候,其中一个标准是如果某学科ESI进入全球前0.1%,则该学科自动入选双一流学科,进入另一个高台阶,学科、学校社会声誉、师资经费实力大增,其实早在2017年之前,很多高校,甚至政府都在说ESI,有的单位研究的透彻,有措施有办法,ESI获得较大的提升,赚得盆满钵满;但有的地方研究的半半拉拉,或者缺少针对性的政策,或者落实不到位,或者激励措施不够,始终没有进步。时过境迁,2019年前后大力破五唯,破除各种指标体系,ESI显示了他本身的缺陷,一个纯粹的引用指标体系,不再纳入各种评估,效力顿失,如果这时候还大力提倡ESI,还以为只要进入ESI0.1%就可以入选一流学科,则是显然性预测错误,同时也显示对国家政策认识不透,对ESI的本质缺点认识不足的能力短板。这时候就只是推演了过去,但是却没有预知未来,甚至没有跟上未来。不是ESI没有意义,让他自然的成长就有意义,而集中精力大搞特搞就没了意义。

那未来的教学模式是什么?线上课堂疫情期间很热,慕课大发展,但是近期看了一本书,我顿然想,如果只是线上课堂,当年的电视大学就可以了,每门课程按照高中低三阶录制三个视频,然后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全球人都可以用,但为什么连教材,还有那么多版本么?由此说明:教学始终具有线下的体验性,而线下是教学的根本,是高校存在的根本,如果全部线上,那实体高校就没有必要存在,学生在家学习、自主学习、线上答疑、线上考试,虚拟高校审核就可以拿学位,貌似近期有很多我认为虚拟的高校,例如中外合作办学4+0,总感觉有点怪!所以对于教育来说,线下的体验是根本,而线上只是补充,或者说线下是基石,没有好的线下,线上终究不牢靠。当然不能否定线上,线上和线下互为补充。但是毕竟要有主次,例如教学是大学的核心要务,没有之一一样的道理。

科研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发现自然界的规律,改造自然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至于论文、专利、奖励,理论上仅是成果的展现,尤其专利,究竟有多少专利是有用的?是为了用而进行的保护?数据其实很容易获得,超过6年依然保护的专利说明价值比较大,而第7年保护费大升,如果放弃说明没啥价值。所以,例如对于专利,作为知识产权可能不行,但是太多了也没啥意义,尤其是没转化潜力的专利如同垃圾。

学科的事情更复杂,有的高校在缩减文科,有的在大力发展理科,尤其是2017年和2020年全国两次学位点的增设,大力发展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根据规定2023年将再次增设学位点,是否会和前两次一样,大力向基础学科倾斜,因为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前两次增设的结果,也许所有的高校都提前一两年备战铆足了劲头,寻求在理科方面有所突破,但是这次还会倾斜么,如果继续倾斜,那就是从过去的变化预知了未来,如果不倾斜,那就仅仅是推演了过去。

所以更多的时候,不仅要总结经验,研究过去,推演过去,但是更重要的是预知未来,只有最大限度的预知了未来,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但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天都要进行吃喝拉撒,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更多的只能推演过去,而难以预知未来,地球、宇宙实在太奥秘,人类的认知也实在太有限。

注:这个题目想了好久,一直没写,不知道如何下笔,但还是写了,感觉写的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写的更好,权且这样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1410248.html

上一篇:爱 韧性 当下:学院新生开学典礼
下一篇:基金:扬长避短 彰显特色 做加分项的科研
收藏 IP: 223.66.186.*| 热度|

9 杨正瓴 曾杰 郑永军 许培扬 郑新奇 李升伟 崔锦华 王成玉 焦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